當AI成爲年輕人的操作系統

要不了多久,“禁止學生用AI”就會成爲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伯樂是我家老二,讀九年級,週末會參加同學們一起組織的商業俱樂部。

今天他們探討的項目是一個數碼產品:

掛在身上,一直拍攝,假如你覺得剛纔發生的某件事情很有意思,或者值得記錄,就按一下,然後此前的一分鐘就會被記錄下來。而沒有選擇的則會被新的視頻記錄覆蓋。

雖然想法很稚嫩,也有很多不那麼完備之處,但的確是好玩兒且有亮點的想法。

我問伯樂是誰的主意,他說是自己和ChatGPT一起聊出來的結果。

奧特曼最近表示:"雖然這樣說有些過度簡單化,但大體上年長用戶將ChatGPT視作谷歌的替代品。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將其作爲生活顧問,而大學生則將其作爲操作系統深度使用。”

這位老兄的確是了不起的CEO,他通過一個類比,一下子把OpenAI的3000億美金估值的故事講清楚了,順便還捅谷歌一刀。

的確,抓住了年輕人,就抓住了未來。

奧特曼說道:“更有趣的是,他們在必須做出人生決定之前,會先詢問ChatGPT的意見。”

顯然,年輕人最適合承載奧特曼的野心--他認爲未來的AI模型將涵蓋用戶一生的數據,實現個性化推理:

“它將是一個非常微小的推理模型,擁有一萬億個上下文標記,你可以把自己的整個人生投入其中。”

具體而言,就是:

“你讀過的每一本書、每一封郵件,乃至於你看過的每一樣東西都在裡面,再加上連接到其他來源的所有數據。”

這個想法很令人期待,但也有點兒可怕。

只是,我看不到有什麼東西能阻礙這一“夢想”的實現。

一家叫做Mechanize的公司公開說,他們的願景是“經濟全面自動化”。

有人問,硅谷的終極野心是什麼?

答案是用AI和機器人取代所有人的工作。

然後,拿走所有的工資!

當然,是超級AI公司的老闆和股東們。

那麼普通人咋辦?是不是AI和機器人賺錢了給大家花?

這個沒那麼簡單的話題需要經濟學家和科幻作家們一起來回答。

AI的生產力革命,令人類始於300年前的工業革命的指數型增長曲線愈發陡峭,並且可能比過往所有的科技進步加起來還要多十倍。

這個話題說了快三年了,越來越多的人也相信了。

然而,大家依然很茫然,錢在哪兒呢?

不管是互聯網時代,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都通過複雜的產業鏈,令全社會的參與者分享到其中的財富。

然而, 大模型幾乎會消滅所有的中間商。

不管是說Agent,還是講垂直應用,似乎都有點兒牽強。

不久之後,Agent 就會被吃進 ChatGPT 的某個版本之中。

而所謂垂直場景,也許會像當年的垂直電商一樣被大型電商滅掉。

確定性高的受益者,可能是兩頭的:

一頭是源頭,包括大模型,算力GPU,計算中心的產業鏈,電力,銅……等等;

一頭是有客戶有場景的。例如,微軟,微信,Facebook,蘋果。

中間一定也有機遇,但是必須從價值出發,並避開大模型通吃的滾滾車輪。

最近(2025年5月的公開數據),木頭姐、德魯肯米勒、段永平等人最近都大舉買入或增持了臺積電。

從來沒有哪次技術變革和AI一樣巨大,也從來沒有哪次如此模糊不清。

這時候,投資確定性高的“賣水人”,的確是個辦法。

臺積電作爲全球領先的合約芯片製造商,爲何受到頂級投資者如此青睞?

2025年第一季度,臺積電的財務表現極爲亮眼,每股收益大幅增長60%,收入達到25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416% 。

在AI發展的關鍵時期,臺積電作爲Nvidia和AMD等芯片巨頭的核心供應商,佔據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段永平則讚賞公司穩健的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特別是其專注於半導體代工業務的策略。

類似的方向,還有:

AI基礎設施與源頭技術等賣水者:

大模型開發公司、算力/GPU供應商、半導體制造/代工廠、數據中心產業鏈、電力與能源、關鍵原材料(例如銅)......

以及,擁有客戶與場景的科技巨頭。

最後

奧特曼預計明年將會誕生更多AI新事物,人工智能也許會協助人類做出一些重大的科學發現。

他還猜測,“明年將是一切從智力領域轉移到物理世界的一年,機器人將從好奇心轉變爲嚴肅的經濟價值創造者。”

對於普通人而言,一方面,直截了當地用起AI,就像當年用智能手機,別在乎那些花裡胡哨的攻略什麼的。

大模型若是還要一堆操作手冊,那還能叫智能嗎?

另外,想想看,怎麼從這股浪潮中撈點兒啥價值。

下面是我的一個私人社羣

分享AI、決策、人生、哲學的有趣話題

圍觀老喻朋友圈嗎?

請加微信:laoyubrai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