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推進鎮村醫療機構一體化改革成效顯著 優質醫療服務延伸基層“末梢”

南海網4月1日消息(記者 趙航 通訊員 林曉雲)“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看病,感冒藥、高血壓藥、糖尿病藥等許多藥品在衛生室就能開,不用到鎮上或者更遠的地方,真是省錢又省力!”前不久,何先生從蘭洋鎮加老村衛生室提着藥袋子走出來,一臉輕鬆。

何先生感受到的欣喜變化,得益於儋州市推行鎮村醫療機構一體化改革的結果。近年來,儋州把鄉村醫療衛生工作擺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位置,全域推進鎮村醫療機構一體化改革,破解鎮村兩級在行政、人員、業務、藥械、財務、績效“六個統一”方面進展緩慢的問題,讓醫療管理、技術水平、服務質量持續提升,讓羣衆擁有更多健康獲得感。

業務規範化 監管更透明

“我們衛生院含中藥飲片在內共有藥品800多種,每個衛生室都配備使用80種以上藥品,村民們能夠就近購藥。”木棠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王興保說道。

“統一藥械管理”是鎮村醫療機構一體化改革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村衛生室根據需求制定藥品採購計劃表並上報鎮(辦事處)衛生院,由鎮(辦事處)衛生院藥房負責人統一在全省藥品採購平臺進行網上採購,及時配送到各村衛生室,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中藥飲片除外)。

目前,全市村衛生室藥品配備使用80種藥品的村衛生室達到178家,佔比91.3%,有效提升了村衛生室的藥品供應能力,村衛生室的藥品購銷、儲存、銷售、使用得到全面規範管理。

隨之變化的還有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村級醫療資源。“一體化實施前,木棠有24家衛生室。後來根據鎮村形態變化和人口遷徙流動情況,木棠優化整合成現有的16家衛生室,從注重機構全覆蓋轉向更加註重服務全覆蓋。”王興保說道。

從“硬件”到“軟件”,在一體化改革中,儋州還實行鎮(辦事處)衛生院與村衛生室統一法人的管理模式,村衛生室統一由轄區鎮(辦事處)衛生院院長擔任“法定代表人”;村衛生室醫保報銷資金統一納入鎮(辦事處)衛生院管理,由衛生院統一入賬後返還村衛生室,資金管理透明規範……

村醫轉身份 幹事更積極

織密鎮村醫療衛生健康服務“網底”,離不開鄉村醫生。

“鄉村醫生是羣衆健康的‘守門人’。以前鄉村醫生最大的問題就是收入得不到保障,這極大影響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這也成爲制約我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展的關鍵因素。”儋州市衛健委基衛科科長趙懿說道,“對此,儋州市衛健委通過強化制度保障,讓村醫從‘個體戶’變成了‘單位人’,免除他們後顧之憂,不斷激發鄉村醫生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據瞭解,在鎮村醫療機構一體化改革中,全市在崗鄉村醫生統一納入衛生院臨聘人員管理,採取“鎮聘村用”的管理模式,按月發放工資,並與鎮衛生院參與公共衛生服務的人員同期進行績效考覈。

談及此舉的變化,蘭洋鎮加老村衛生室主治醫師劉有多深有感觸:“轉變爲鎮衛生院聘用職工後,有基本工資和績效收入,績效考覈內容包含基本藥物的正確使用、參與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等方面,我都會對標去做,內心有了很強的職業歸屬感,工作的熱情一下子就上來了。”

鄉村醫生幹事更有動力,羣衆也因此好評不斷。“這個醫生真不錯,臉上永遠帶着笑容,待人熱情,醫術也不錯,病痛都得到了緩解。”加老村的羣衆對劉有多頻頻點贊。

培養常態化 隊伍更優化

“我們鄉村醫生在急救方面有待加強。”3月25日,蘭洋鎮醫務辦主任朱嬋麗電話與幫扶醫療集團進行溝通,確定蘭洋鎮鄉村醫生的培訓內容。“各類學習、培訓、交流活動還是挺多的,明天松濤醫院的醫生就會到我們這交流。”朱嬋麗說道。

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基礎工程。“基層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提升項目”被列入《2024年市級民生實事項目》,對培訓的次數、時長都做了硬性要求。

2024年,結合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全市在崗村醫以跟班學習、理論授課、實操授課、巡診帶教等形式參加多次培訓,累計培訓時長17天。此外,超前儲備也是用於解決鄉村醫療衛生隊伍能力素質不高等問題的方式。儋州市衛健委落實鄉村振興村醫培養工程,已通過高職對口單招和高考統招方式定向培養29名大學生村醫,並通過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招聘了4名大專及以上醫學專業應屆畢業生到村衛生室工作,還以“鎮屬村用”方式招聘了46名編制保障村醫解決偏遠地區村衛生室“空白點”問題。

如今,隨着鎮村醫療機構一體化改革深入推進,村衛生室正常運行得到了保障,村醫的工作環境得到了改善,鄉村醫生隊伍結構合理化有所提升,鄉村醫生服務積極性大大提高。健康觸角延伸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更好滿足羣衆的就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