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DNA敏感資料「送中」!中國生技業進軍南韓 鑽法律管制漏洞

▲人類基因組分析DNA分子結構。(圖/VCG)

記者羅翊宬/編譯

隨着中國基因分析企業諾禾致源(Novogene)前往南韓設立子公司「諾禾致源韓國」並積極擴展業務,南韓生技產業內部對於國民基因序列資料外泄風險的憂慮迅速升高。專家指出,諾禾致源採取低價競爭及規避本地法規的策略,恐對南韓本土基因體企業造成重大沖擊。此外,南韓現行法律在國外基因資料迴流的監管存在漏洞。

根據韓媒《News1》,諾禾致源今年6月成立了韓國子公司「諾禾致源韓國」,並針對南韓國內醫療機構及研究單位推出最高20%折扣的真核生物mRNA測序服務,積極搶佔市場。諾禾致源韓國負責行銷與業務推廣,但實際的基因分析作業則全部在中國總部完成。

此一操作流程引發擔憂,南韓民衆的基因樣本可能在未受充分監控的情況下被送往中國分析,造成敏感個資外泄風險。對此,業界呼籲政府儘速修法,以保障南韓國內基因資料安全及產業公平競爭。

DNA屬於高度敏感資料,不僅可用於個人身份識別,還能推測疾病風險與藥物反應,需嚴格保密和規範。諾禾致源韓國目前進駐南韓最大健康檢查機構「韓國健康管理協會」的建築物內,此舉更引起業界警覺。有基因企業代表指出,若健康管理協會與諾禾致源合作,將可能使大量基因資料透過檢測服務流向中國,增加外泄風險。

《路透社》曾於2021年報導,中國基因企業華大基因(BGI)透過產前基因檢測收集全球超過800萬孕婦基因資料,該技術曾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共同開發,並被懷疑用於國家安全目的,凸顯中國企業涉入敏感基因資料的安全疑慮。

南韓目前對國外基因資料移轉的監管存在法律盲點。國內企業僅能通過醫療機構委託方式進行基因分析,且消費者直接訂購(DTC)的基因檢測限於皮膚或肥胖等少數項目。但外國企業則透過子公司或線上平臺直接與消費者接觸,並將資料送往海外分析,實質上形成「基因資料逆向出口」的合法通道,導致本土企業處於不利競爭環境。

韓國生物產業協會副會長李承圭(音譯)表示,國內法規限制嚴苛,而外國企業則可享有更靈活的經營方式,形成嚴重的市場不平衡。他呼籲政府應加強法規完善,避免國家基因資料安全受到威脅,並保障本土企業發展空間。

多位基因產業界人士也對政府態度表達失望,認爲當局仍將基因產業視爲「僅需管制的對象」,相關政策反覆修改且缺乏長遠規劃,無法有效扶持產業成長。他們強調,南韓必須重塑產業發展藍圖,釐清法規與政策方向,才能同時兼顧資料安全與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