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被視爲轉口貨要加徵關稅 中國紡織大廠提高越南製造比重
▲美國對轉口貨提出的40%高關稅,讓中國紡織大廠決定提高在越南製造比重。(圖/取自洛杉磯港官網)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深耕越南市場的攬貨業者指出,越南輸美商品關稅被訂爲20%,在東南亞國家僅較印尼與菲律賓高1%,受到的衝擊較小,但是轉口貨要收40%高關稅,已經讓中國的紡織與鞋類大廠,決定提高在越南的製造比例,另因柬埔寨目前是被列爲36%關稅,輸美貨載會集中從越南出,柬埔寨廠負責非美市場銷售。
這家公司負責人指出,紡織與鞋類大廠,很多是越南與柬埔寨都有設廠,如果柬埔寨最後被川普裁定的關稅高於越南,輸美貨就會都從越南出。另因目前所瞭解,如果僅是在越南裁減與縫製,會被視爲轉口貨,因此已經有中國紡織大廠決定要將印花與染色廠都設在越南
這家公司在越南的公司回覆ETtoday記者書面詢問時指出,美國對越南出口商品徵收20%的對等,涉嫌從第三國轉運的產品將面臨額外的40%懲罰性關稅,聲明發布後,金融市場反應正面,因爲與最壞46%以上的關稅的擔憂有所緩解,耐吉、威富公司和露露樂蒙等越南企業股票一度上漲。
然而,實際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執法細節,例如原產地規則、「越南製造」的定義以及美國如何覈實合規性。目前尚無官方公開數據顯示訂單立即下降,但由於20%的關稅超過了先前的0-10%,許多製造商,尤其是低利潤行業的製造商面臨壓力。
高風險產業包括木製傢俱、服裝、鞋類、皮革製品、低端電子元件等,如果貨物無法明確證明在越南進行了實質加工,或嚴重依賴中國零件,則可能被歸類爲轉運,並被徵收40%的懲罰性關稅。
例如,一雙使用中國材料的鞋子可能面臨高達60%的總關稅,包括20%的對等關稅+40%的懲罰性關稅(臺灣總公司認爲有待進一步確認)。供應鏈控制有限的中小型製造商可能無法承受此負擔,需要轉移生產或實現市場多元化。
至於美國買家是否會承擔部分關稅,目前的前景表明,美國進口商和品牌將採取成本分攤的方式,部分關稅成本將由越南製造商承擔、品牌可能會承擔部分損失以保持競爭力,另有部分損失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
瑞銀分析師估計,服裝品牌的每股盈餘可能下降3-5%,嚴重依賴越南的公司(例如Under Armor、維多利亞的秘密、Deckers)的風險估計更高。
至於如何定義轉運貨物,美國尚未發佈官方標準,但目前的評估依據是:是否在越南完成了實質加工、原產地文件和零件分解的驗證、中國成分含量高且在越南僅進行少量加工的商品被標記爲轉運並受到處罰的風險很高。目前尚無官方統計數據發佈,但分析師預測,由於執法力度加大和供應鏈重新規劃,出貨量可能會下降15-25%甚至更多。
訂單是否減少?目前沒有官方數據,但低利潤製造商面臨壓力,可能會出現延期或減產,估計最容易受到影響的包括傢俱、服裝、鞋類、皮革製品和低技術電子產品,尤其是依賴中國進口原物料與半成本的商品。
對於轉運貨,美國正在實施嚴格的審查,估計出貨量可能會下降15-25%或更多,具體取決於產品可追溯性和供應鏈變化。
目前主要應對方式包括加強原產地文件和供應鏈透明度(物料清單、生產日誌、採購記錄);減少對中國進口的依賴,或將加工步驟轉移到越南或其他國家;與美國客戶協商成本分攤結構;關注即將出臺的美國和越南海關法規,尤其是預計2025年8月1日左右實施的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