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到德國被網暴的樊振東 暴露一個圈子的惡俗
自從6月1日,樊振東加盟德甲的消息傳開後,不少人奉上了祝福的話語,然而總有那麼一些人卻要倒反天罡,甚至還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惡語相向“叛變”?
令人作嘔的惡評
誰能想到,一個再正常不過的職業選擇,竟讓樊振東再次被釘在輿論的十字架上,一條比一條驚悚,一件比一件離譜。
這場景何其熟悉,正如他曾無奈感慨的“贏球不對,輸球也不對”,官宣加盟天,中國乒協就發聲表示尊重他的選擇,同時還支持樊振東能夠再創輝煌。
這並非樊振東首次遭遇這般圍獵,他回國,早在去年樊振東就在機場的衛生間,被300人堵上兩小時動彈不得。
他住酒店,房號被公然叫賣,不僅如此去訓練時候,場館外總有代拍的長槍短炮虎視眈眈。
更誇張的是,還有人花錢買訓練館的監控錄像,就爲了逐幀分析他哪個瞬間“態度懈怠”。
輸了場國內比賽,想去看個演唱會放鬆一下,沒幾天就被那些飯圈文化的人罵上熱搜,指責他“不務正業”。
衆然他深夜千字長文自辯,換來的卻是“解釋就是心虛”的高贊回覆,蒼白又無力。
遠赴歐洲
這趟遠赴歐洲的旅程,薩爾布呂肯俱樂部經理巴魯瓦不經意間透露,是樊振東主動找上門的,但這也不能代表樊振東對外好,想必他應該需要一個他能安靜打球的地方。
這份急切背後,是WTT強制參賽制度帶來的窒息,世界第一的排名,一度反倒成了沉重的枷鎖。
國內乒超聯賽,一年到頭滿打滿算也就3周賽程,強度和密度遠不及德甲,德甲聯賽每週都有硬仗,對手不乏世界級猛將。
樊振東曾跟朋友吐露心聲,稱再不打點真格的比賽,拿球拍的手可能都會抖,事實上這句話的確沒有錯。
和自己人打,多少會有一些謙讓的意思,就算不被謙讓,一直被碾壓,想必對方的內心也會感覺到有些過意不去。
變強的象徵往往需要面對更加強大的對手,只有這樣才能發現,那些微妙不易洞察的破綻。
樊振東太需要通過高水平的持續競技來找回手感,與更多頂尖選手過招,磨礪自己,然而這一切,跟某些人嘴裡的叛變什麼的惡語而言,隔了十萬八千里。
他本身就是一位乒乓球運動員,又哪來的國家機密可泄?甚至還有人質疑他爲何不去參加WTT,反而選着了德甲。
在此之前先來說說樊振東的的軍人身份和個人選擇,也早就是公開的信息,並非什麼秘密。
爲了能真正專注於競技本身,樊振東做出了一個令人錯愕的決定,那是2025年初,他將退出世界排名,放棄所有國際賽事。
看待一件不理解,不合符合常理的事情,可以嘗試換個角度理解,如果我們從經濟角度來看,這更像是一筆費力不討好的虧本買賣。
德甲俱樂部的年薪,稅後不過數百萬人民幣,與樊振東在國內動輒千萬級的代言和綜藝邀約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
在德國,他還需要自費租房,甚至包括聘請翻譯,當被問到爲何甘願降薪也要去歐洲打球時,他的回答只有兩個字“打球。”
沒有過多的解釋,上面有說到國內的比賽週期和國外的週期,通過這樣的方式持續提升的高水平對抗,來維持自己的競技狀態,與更多優秀的選手切磋、學習。
畢竟,對於一個曾穩坐世界第一寶座、手握多個世界冠軍頭銜的超級大滿貫選手而言,保持巔峰狀態,比什麼都重要。
薩爾布呂肯俱樂部官網,也特意標註樊振東爲“中國選手”,並明確他將代表中國參加乒超聯賽,駐華大使館甚至將他的加盟,視爲中德體育交流的一座里程碑,其意義具大。
輿論背後是什麼目的
這場針對樊振東的網絡暴力,細看之下,總覺得有隻無形的手在背後攪動,數據顯示,他那張德國就餐照剛流出來當晚。
短時間內就有海量的辱罵帖子,被成批覆制粘貼地發佈出來,甚至還有航班信息、酒店房號等等,像在黑市裡被明碼標價地販賣。
巧合的是,當樊振東前往德國後,中國男乒某場賽事失利,立刻就有人跳出來引導話題,把鍋穩穩地扣在他出走的頭上,全然不顧他壓根就沒報名那場比賽的事實。
這種畸形的“飯圈文化”,早已從娛樂圈悄無聲息地蔓延到了體育圈,樊振東不是第一個受害者,恐怕也不是最後一個。
孫穎莎曾被網暴到體無完膚,直到用一連串硬氣的成績才逐漸平息質疑,還有陳夢因爲一句我的時代來了,被追着嘲諷了好幾年,各種惡意曲解。
全紅嬋接受採訪時帶了點家鄉方言,卻被嘲笑是文盲,王楚欽、陳芋汐等等,曾都遭到飯圈文化的影響。
結語
運動員但凡有任何舉動,粉絲的行爲,最終都可能直接讓運動員本人來“買單”,他們爲國爭光時,鮮少有人提及這些代價。
可一旦失利,或者某些行爲不合部分粉絲的心意,便會面臨鋪天蓋地的口誅筆伐,說句不好聽的話,會不會是有人白日做夢,異想天開,想要出名的寓意,就算真的有人因此而出名,想必這手段同樣會遭到衆多的筆伐。
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