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婦女會橋見彩虹 學生手作河口生態

淡水區婦女會自首屆起未曾缺席,今年主題「橋見彩虹、遇見幸福」,以彩虹色系與羽毛飾展現和諧與希望。(張鎧乙攝)

淡水區婦女會自首屆起未曾缺席,今年主題「橋見彩虹、遇見幸福」,以彩虹色系與羽毛飾展現和諧與希望。(張鎧乙攝)

臺灣鄉土人文關懷協會理事長許美惠(中)表示,今年以「森巴女郎」爲主軸,手工製作雙色翅膀與造型服飾。(張鎧乙攝)

淡水國中美術班學生將課堂所學轉化爲實際創作,完成象徵地方特色的藝術道具。(淡水國中提供/張鎧乙新北傳真)

淡水藝術嘉年華以「走着橋」串起社區與世代。淡水區婦女會、臺灣鄉土人文關懷協會與淡水國中攜手入列。婦女會以「彩虹」意象展現祝福,人文協會動員老少自制服裝踩街,淡水國中美術班則打造「淡江大橋×河口生態」大型道具,讓青年創意走上街頭,與在地住民共同完成一場城市級派對。

嘉年華以淡江大橋爲靈感,從金色水岸出發,穿越老街至觀潮廣場,強調「踩街即是表演、街道就是舞臺」,下午2時準時開走,沿線將有超過30支隊伍穿梭,成爲淡水最具參與感的文化慶典。

臺灣鄉土人文關懷協會理事長許美惠說,今年以「森巴女郎」爲主軸,手工製作雙色翅膀、造型服飾,動員近30名成員,從10歲到70多歲同臺共舞,2個月前自力完成服裝與舞步,讓踩街成爲跨世代的共同記憶。

此外,淡水區婦女會自首屆起起未曾缺席,今年主題「橋見彩虹、遇見幸福」,以彩虹色系與羽毛飾展現和諧與希望;雖多爲65歲以上成員,仍以行動鼓勵社區姊妹走上街頭,用一次次登場累積屬於淡水的集體回憶。

值得一提,淡水國中美術班則把教室搬到街頭,師生分組手繪與組裝「淡江大橋」道具,並設計水鳥、螃蟹、日月與海浪等元素,凸顯河口生態與地方意象;在實作中培養團隊協作、計劃執行與解題能力,讓藝術真正連結社區。

淡水區公所並規畫主題花車與隊伍大合影,透過空拍把城市地標與市民熱情同框留念,將節慶化作在地認同的年度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