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日暴跌18%,名創優品到底怎麼了?

5月23日,名創優品發佈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披露當日,名創優品美股股價大跌17.58%,市值縮水12億美元。

最核心的焦慮來自於業績不及預期。名創優品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8.9%,淨利潤同比大幅下降28.8%。“增收不增利”,引發資本市場的動盪。

同屬IP經濟概念,泡泡瑪特市值超過3000億港元,年內漲幅已經超過150%,成爲中國潮玩概念的最大龍頭股。名創優品今年股價卻大幅掉隊,年內跌幅超過25%。

一季度增收不增利 股價暴跌18%

5月26日,名創優品港股股價跳水暴跌18.22%,市值跌去近百億港元。今年股價卻大幅掉隊,年內跌幅超過25%。

消息面上,名創優品日前公佈的2025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一季度實現營收44.27億元,同比增長18.9%。國內營收28.4億元,同比增長13.3%,主要得益於單店營收改善及高毛利潮玩產品銷量增長;海外營收15.9億元,同比增長30%,但同店銷售表現欠佳,營收佔比從45%下降至36%。

但經營利潤卻同比下降4.51%至7.1億元,期內利潤下跌28.92%至4.17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爲5.87億元,同比下降4.81%,淨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16.6%驟降至13.3%。

關於一季度增收不增利等問題,名創優品首席財務官張靖京在業績電話會上回應稱,除了經營費用以外,本期影響利潤率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財務費用的增長。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今年的1月6日發行的金額爲5.5億美元、票息爲0.5%,期限爲7年的可轉債。由於該筆可轉債疊加金融衍生工具,導致每季度增加了對應的公允價值波動和實際利率法下的應計利息成本,此部分按會計準則的要求計入財務費用。

二是投資永輝所產生的銀行貸款費用,對應計入年化利率低於3%的借款利息費用。三是增加的直營門店相關的門店租賃相關的財務費用。”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名創優品業績低於預期的主要原因在於直營門店投入前置帶來的銷售費用率提升及財務費用增加。

出海是野心還是泡沫?

財報顯示,一季度名創優品海外業務收入達到15.9億元,同比增速高達30%,海外收入在集團總收入中的佔比持續提升,較去年同期增加了三個百分點。

而且,爲應對美國關稅風險,名創優品提出三大策略。一是供應鏈避險:美國本土備貨可支撐3-6個月銷售,直採比例近40%;二是稅務籌劃:通過轉移定價、關稅分類優化降低稅負;三是多元佈局:加速拓展東南亞、中東等高潛力市場。

中金公司研報則認爲,名創優品將繼續重視海外業務特別是直營門店的擴張和發展,考慮公司仍有較多費用支出,下調其目標價8%至42.28港元。

門店擴張方面,截至2025年3月31日,名創優品集團層面的門店總數爲7768家,同比淨新開978家門店。其中,位於中國內地的名創優品門店數爲4275家,同比淨新增241家,其直營門店數量下降至20家;位於海外的名創優品門店數爲3213家,同比淨新增617家。在美國市場,名創優品目前總門店數已超300家。

此外,隨着“穀子經濟”賽道爆火,市場高度關注名創優品在潮玩市場的佈局進展。財報顯示,名創優品旗下潮玩品牌TOPTOY在2025年一季度實現總營收3.4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TOPTOY搪膠毛絨系列暢銷海外,佔海外總銷售額35%。

據悉, TOP TOY未來五年的規劃是,海外銷售佔比突破50%,門店佈局超過40個國家,產品銷售超過150個國家,中國IP佔比50%以上,並聯合上下游成立“中國潮玩出海聯盟”。

只是,TOP TOY目前仍依賴外部IP授權,其自研產品佔比雖首超40%,但核心爆款仍較爲依賴三麗鷗、寶可夢等授權IP,而自有IP“Twinkle”等也尚未形成爆款。若無法複製泡泡瑪特的IP孵化能力,其長期增長恐受限於版權成本與同質化競爭。

部分內容參考自:證券時報、港股研究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