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襲擊嘉義公園滿目瘡痍 3棵老鬆屹立不搖揭露身世之謎
丹娜絲強襲百年嘉義公園滿目瘡痍,3棵老鬆屹立不搖揭露琉球鬆身世之謎。記者魯永明/攝影
120年首度登陸嘉義丹娜絲颱風上月6日深夜,挾帶13級強風重創百年曆史嘉義公園,園區大量樹木倒伏,景象慘烈,災後逾1個月,園區大致整理完成,園區3棵列管的百年日本黑松挺過風災考驗,屹立不搖,被市民譽爲「桃城至寶」,堅韌精神成爲風災後希望象徵,意外揭露其身世是琉球鬆,不是日本黑松。
這3棵老鬆分別位於射日塔前、史蹟資料館大門外及神社石壇旁,是嘉義市府列管老樹,常年矗立公園,見證城市歷史。原被稱作「日本黑松」,此次風災過後意外揭開其真正身世。
嘉義大學森林學系教授張坤城勘查,以針葉進行顯微觀察,發現其橫切面擁有2至5個樹脂溝,呈中生與外生混合特性,經比對後,更符合琉球鬆(Pinus luchuensis)的形態特徵。
災後,臺日樹木醫學學會邀請日本知名樹醫、東京街路樹診斷協會副會長笠鬆滋久與山下得男來臺勘查。笠鬆指出,嘉義公園災情不單純,從倒伏樹木的方向與破壞力研判,極可能遭遇類似龍捲風的風場。他認爲,這3棵挺過強風老樹,針葉特性接近臺灣特有種「赤松」,可作爲公園復原綠化的指標樹種。
笠鬆建議,公園復原栽植避免選擇不耐風豆科樹木,改以抗風能力佳、根系抓地力強的針葉樹種爲主,參考日本經驗,每年固定2次修剪,提供足夠的樹穴空間,以強化抗災能力。
嘉市小城市擁有38座公園,有「公園城市」之稱。嘉義公園3棵百年老鬆歷經多次颱風,包括去年凱米、山陀兒與康芮都未動搖其根基。如今再挺過丹娜絲,驗證其強韌生命力,引發對臺灣本土樹種保育與公園樹木健康管理的廣泛討論。市府建設處表示,公園及行道樹復原將加強樹木選種植栽管理、打造綠化防災韌性城市。
丹娜絲強襲百年嘉義公園滿目瘡痍,3棵老鬆屹立不搖揭露琉球鬆身世之謎。記者魯永明/翻攝
丹娜絲強襲百年嘉義公園滿目瘡痍,3棵老鬆屹立不搖揭露琉球鬆身世之謎。記者魯永明/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