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遠離 農改場提醒:加強復育措施、病害防治

雨後高溫高溼爲病害好發環境,圖爲紅龍果溼腐病。圖/高雄農改場提供

受丹娜絲颱風帶來風雨影響,南部多處農田發生積水及土壤鬆軟情形,爲協助農民儘早回覆農作生產並降低病蟲害風險,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提醒農友,在天氣趨穩後,務必儘速排水、清園與病蟲害防治等覆育工作,降低災後損失。

高雄農改場長羅正宗說,颱風挾帶大量水氣,田區積水若未及時排除,容易造成作物根系窒息受損,並誘發多種病害。果樹類作物應儘速檢查根系狀況,並排除積水,成熟果實應優先採收,以減少裂果與病果機會;連續開花結果的果樹亦建議適度疏果,避免消耗樹勢;若果園表土流失,根部裸露者應行客土,以保護根部,倒伏或傾斜植株應儘速扶正。

羅正宗說,短期葉菜及瓜果類作物亦應依受損程度採收或清除,避免影響後續植株健康與新植規畫。施肥方面,建議待土壤水分排除且植株回覆後,再依作物生育階段進行追肥,原則上以「少量多次」方式施用,並可輔以葉面施肥提升吸收效率;尚未開花結果作物,可使用開根劑促進新根發育,加速生育恢復。

羅正宗提醒,颱風後作物容易出現傷口,加上南部高溫高溼氣候,爲病害發生的高風險條件。紅龍果常見莖潰瘍病、溼腐病,與木瓜疫病、蔬菜疫病與細菌性軟腐病等,皆須特別注意。

農友應加強清園作業,移除病果與殘枝病葉,並配合使用經覈准登記防治藥劑,施藥時須留意天氣變化與施藥濃度,並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此外高屏地區二期作水稻已陸續插秧,飛蝨類害蟲可能借由氣流長距離遷入,應加強監測和防治工作。

高雄農改場呼籲,農友密切留意天氣與田間,適時調整農事操作,降低損失、穩定產量,若農友在災後覆育及病蟲害防治有疑問,聯繫高雄農改場,相關人員提供技術協助。

豪雨過後,應加強園區排水,若後續無降雨之虞,可掀開畦麪塑膠布,以利水分蒸發。圖/高雄農改場提供

飛蝨類害蟲可能借由氣流長距離遷移入侵。圖/高雄農改場提供

雨後應加強清除落果及病果。圖/高雄農改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