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總理正式道歉!數千格陵蘭少女「遭強裝避孕器」 最小僅12歲
▲ 丹麥總理對殖民期間強制格陵蘭少女植入子宮內避孕器正式道歉。(圖/路透)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24日在格陵蘭首都努克(Nuuk)正式道歉,針對從1960年代起長達數十年間,丹麥醫療當局未經同意對格陵蘭原住民少女強制植入避孕器的歷史醜聞表達歉意。這項政策影響逾4000名女性,其中最年輕的受害者僅12歲。
綜合ABC等外媒,佛瑞德里克森在儀式上語帶哽咽表示,「今天我要說的只有一件事:對不起」,「我對於你們因身爲格陵蘭人而遭受的傷害感到抱歉,對於從你們身上奪走的一切,以及造成的痛苦感到抱歉。」
她表示,「你們之中有許多人多年來爲爭取正義而奮鬥,希望我們能夠傾聽、承擔責任,而我們現在就要這麼做,丹麥和格陵蘭一起」,「這是我們的共同歷史中本不該被寫下的篇章」,「我代表丹麥說聲對不起。」格陵蘭總理尼爾森(Jens-Frederik Nielsen)也同臺致歉。
現年52歲的受害者彼得森(Katrine Petersen)回憶13歲時懷孕的痛苦經歷,當時她在格陵蘭馬尼茨索鎮(Maniitsoq)終止妊娠後,丹麥醫師未經她同意便在她子宮內植入避孕器。
「因爲年紀太小,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她含淚表示,「我把它留在體內,從來不曾說出來。」這段創傷導致她後來出現易怒、憂鬱和酗酒問題,結婚後也無法生育。
▲ 佛瑞德里克森向遭強制避孕的格陵蘭婦女道歉。(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本月稍早發佈的獨立調查報告中,354名受害女性接受訪談,她們被植入避孕器或施打荷爾蒙避孕針時,不但未聽取詳細說明,也從未表示同意。有些人描述這段創傷經歷,除了羞恥感,還有疼痛、出血到嚴重感染等身體副作用。
丹麥當局估計,1960至1970年代中期,有逾4000名格陵蘭女性被植入避孕器,約佔當時格陵蘭育齡婦女的一半,目前不清楚其中有多少案例未經同意。
這項強制避孕政策旨在控制格陵蘭人口增長,當時因生活條件及醫療保健改善,北極島嶼人口快速增加。現居哥本哈根的66歲女子貝特爾森(Kirstine Berthelsen)記得自己在14歲時被植入避孕器,被帶到醫院但未被告知原因,後來遭受「無盡的痛苦」。34歲時她生下兒子,但認爲後續2次流產都是避孕器併發症造成。
揭露此案的關鍵人呂柏斯(Naja Lyberth)表示,她樂見政府正式道歉。她2017年在Facebook發文詢問是否有相同經歷的女性時,約有200人迴應,這段黑暗歷史才浮上臺面。她說,當政府承認錯誤,就像把格陵蘭婦女當成有同等價值的人,和其他丹麥公民一樣擁有人權。
這番道歉正值美國總統川普積極尋求對格陵蘭影響力的敏感時機,格陵蘭前總理艾格德(Mute B. Egede)批評,若非美國對格陵蘭產生興趣,丹麥政府不會如此迅速行動。政府已於22日宣佈提供受害婦女經濟補償,細節將由丹麥與格陵蘭政府共同商討。
事實上,強制避孕只是丹麥數世紀來非人化格陵蘭人政策的一部分,包括將因紐特兒童帶離父母身邊,交由丹麥寄養家庭重新教育;以及爭議性的家長能力測驗,導致格陵蘭家庭被迫分離。格陵蘭在1953年前是丹麥殖民地,1979年獲得自治權,2009年成爲自治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