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癌10年增4成 化療僅延命8個月
▲平常若吃過油、過甜,得到膽管癌的機率將比一般人高。(圖/Unsplash)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近年不少名人罹患膽管癌過世,例如前駐泰國代表李應元、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之子辜啓允等;醫師說,此症發現時多已無法手術,即使接受化療,存活期也僅8至10個月。根據國內最新研究,若有血糖偏高等代謝異常,罹患膽管癌風險將顯著上升,故日常生活務必控制飲食、運動、體重,以防膽管癌剝奪生機。
針對膽管癌,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教授陳仁熙曾於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說, 膽管癌依腫瘤發生位置可分爲肝內膽管癌、肝外膽管癌、膽囊癌及壺腹癌,多難早期發現,且診斷不易,加上侵襲性強、惡性度高,故被冠上「隱藏版癌王」的稱號。
陳仁熙指出,膽管癌過往治療選項與效果皆相對有限,患者中約3成可手術治療,但效果有限且易復發;若無法手術,接受化療也僅2至3成患者腫瘤縮小,存活期剩8至10個月
國內最新研究證實代謝異常與膽管癌息息相關,研究團隊成員、陽明交通大學臨牀醫學研究所教授李美璇說,此屬較少見癌症,但在亞洲發生率偏高,尤其是肝內膽管癌,根據衛福部資料,過去10年間新增人數已增逾4成,另肝外膽管癌也增約2成,趨勢均持續上升。
要減輕膽管癌風險,李美璇強調,關鍵在於預防代謝症候羣,民衆在生活中必須注意飲食控制,少吃高油、高糖與加工食品,多攝取高纖蔬菜、全穀類與優質蛋白質;其次,每週最好進行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等;再者,應定期量測腰圍與體重,及早警覺腹部肥胖問題。
在治療方面,陳仁熙則說,「免疫合併化療」的出現,已爲膽管癌病人帶來更多希望;根據臨牀試驗,晚期膽管癌及早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化療,可降低20%的死亡風險,整體存活期超過1年,部分甚至可存活2年以上, 也爲病人爭取到更多與親友相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