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KA園區最後拼圖臺泥再資中心揭幕 未來開放民衆預約
位於花蓮和平廠的「臺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本月27日正式啓用,成爲全臺首座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生活垃圾的示範場域,每日可燒200萬噸花蓮地區垃圾。(臺泥提供)
。從啓用儀式,本地秀林鄉、和平村再資中心啓用典禮,不僅地方環保局官員到場,鄰近的宜蘭澳花村意見領袖也都出席見證。臺泥董事長張安平(後排中間條紋衫)偕同花蓮學童一起剪綵。(臺泥提供)
位於花蓮和平廠的「臺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簡稱RRRC),本月27日正式啓用,成爲全臺首座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生活垃圾的示範場域,每日可燒200萬噸花蓮地區垃圾。中心成立後,也讓臺泥東部首座低碳綠能環保園區完成最後拼圖,此DAKA園區新地標,未來將開放給民衆預約參觀。
花蓮縣因缺乏焚化爐,過去垃圾需長途北送或堆置於境內掩埋場。臺泥在2019年以「水泥窯協同處理垃圾」參與民間自提BOO案。一開始遭到部落與地方人士抗議,不僅指程序違法,更擔心臭味四溢。
不過臺泥再生資源利用中心運轉後,努力做到無臭無味,逐漸贏得地方人士支持。從啓用儀式,本地秀林鄉、和平村及鄰近宜蘭澳花村意見領袖都出席,足以見證。
臺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自己做了工業家50年,前25年看到水泥廠煙囪冒煙覺得理所當然,代表生產旺盛,但隨着全球對環境永續與減碳要求提升,他才逐漸體會到,煙囪冒煙並不是值得高興的事,反是排放溫室氣體與污染的警訊。
RRRC自2023年7月試運轉,到2025年8月,不僅已協助花蓮處理逾8.2萬噸生活垃圾。更因將垃圾轉化爲水泥製程的替代燃料,讓和平水泥廠煤炭使用量同步減少3%,既減碳又避免掩埋產生的甲烷排放。
能夠將垃圾轉爲可用替代燃料,核心是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內的氣化爐,先讓含有水分的垃圾氣化再焚燒,可穩定地控制垃圾轉化成燃料的品質和熱值,且相較於一般的焚化爐,沒有殘留的飛灰跟底渣。
臺泥2002年於花蓮和平打造亞洲首座「水泥廠、工業港與電廠三合一」循環經濟園區,2021年9月,再宣示將此區轉型成爲東部首座低碳綠能環保園區,陸續建置全臺最大100MW E-dReg儲能系統,每天可調節25萬度電。
接着港電廠建築樓頂滿鋪光電,年發電量約600萬度全數自用;設立全臺最大的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生產中心;也進一步擴大協同處理服務,自2021年至今,協助電力、營建、半導體等產業資源化逾284萬噸事業廢棄物。
這次臺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啓用,等於是完整了低碳綠能環保園區的樣貌。其外觀由國際知名建築事務所KPF設計,外牆採用臺泥生產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園區道路鋪設透水混凝土,不僅承重力高,更可減緩熱島效應並因應極端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