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有所呼 部門有所應 高質量辦理代表建議背後的民生答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言
蛇年春節假期,全國人大代表、國網無錫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主任何光華觀察到一個可喜的變化,高速公路服務區很少出現“充電長龍”的尷尬。這與她的努力不無關係。
城市核心區域充電樁“過剩”,老舊小區和農村卻“一樁難求”;汽車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節假日充電排長隊,商用貨運車輛充電更是老大難問題。類似的情況,何光華在履職調研中聽了很多。
車主們“充電樁裝不上,車開得再遠也心慌”的焦慮,寫進了她的《關於加強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的建議》。何光華提出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協同工作機制、推動存量小區充電設施“整體加裝”、探索車網互動等解決方案。
這份建議提交後,國家能源局等6部門迅速行動。
“條條有迴應,事事有反饋。”何光華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2024年7月,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佈局規劃編制指南》,明確以居住區、辦公區爲重點分層級規劃;會同多部門制定印發《關於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明確新能源汽車和電網互動的目標任務和實施路徑,選取上海等9個城市開展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
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截至2024年年底,全國充換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爲1281.8萬臺,同比上升49.1%;樁車增量比爲1:2.7,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累計建成充電樁3.5萬臺,覆蓋率達到98%。一些地區在節假日配置了移動充電裝置,來緩解平時充電樁閒置而節假日不足的問題。
這一案例入選了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代表工委”)日前發佈的10件高質量辦理代表建議典型案例,成爲相關部門通過高質量辦理代表建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決人民羣衆急難愁盼問題、增進民生福祉的縮影。
2024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開代表建議交辦會,9235件代表建議交由213家承辦單位研究辦理。10月,各承辦單位均已辦理完畢並答覆代表,所提問題得到解決或計劃逐步解決的佔76.15%。
不到一年裡,承辦單位加強與代表“面對面”溝通、“肩並肩”調研,努力將人大代表的“睿智之言”轉化爲推動工作的“良策實招”。
從“最後一公里”到“最初一公里”
全國人大代表、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鄒縣發電廠生產技術部精密診斷中心組長曹景芳第一次感受到新能源汽車“維修難”,是在自家電動SUV出現故障時。配件難尋、成本高昂、保險理賠繁瑣……這些看似瑣碎的問題,卻是無數車主的共同痛點。
爲摸清問題根源,她走訪多家維修站、諮詢保險公司專家,將癥結總結爲維修技術要求高、信息資源匱乏、關鍵部件成本昂貴。
與傳統汽油車相比,新能源電動車採用了更爲複雜的電力驅動系統,“這就要求維修技師不僅要具備傳統汽車維修的知識和技能,還需要掌握電動機、電池管理系統等新能源車特有的技術”。曹景芳調研發現,新能源電動車的維修資料、故障案例和解決方案等信息資源較少,使得維修人員在遇到複雜故障時,難以快速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這些都意味着維修工作人員需要接受更專業、更系統的培訓,以適應新能源汽車維修的需要。
“新能源電動車使用的電池、電動機等關鍵部件的成本遠高於傳統汽車的相應部件。一旦這些部件出現故障,更換成本將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曹景芳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由於新能源電動車市場相對較新,市場上缺乏兼容性配件,這進一步推高了維修成本。
2024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她提交了一份《關於提升新能源汽車售後保障的建議》,直言:“售後問題看似是小事,卻嚴重影響了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信心,甚至可能影響國家‘雙碳’戰略。”
曹景芳的建議中,既有對加強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的呼籲,也有對配件供應平臺建設的設想,更提出將企業售後保障納入破產程序的制度設計,將企業妥善安排售後保障,作爲企業申報破產的法定環節之一。
這份“沾着泥土”的建議,迅速得到交通運輸部等部門的重視。2024年,交通運輸部推動“新能源汽車維修工”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並聯合多部門舉辦職業技能大賽。《新能源汽車維修標準體系》發佈,32項新能源汽車維修標準相繼出臺,覆蓋技術、環保、安全等領域;工信部推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網絡加速構建,再製造電池的身份認可政策逐步落地。
“人大代表很多生活在基層,在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部委則是在政策的‘最初一公里’。代表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吸納民意、彙集民智,提出議案建議,國家機關通過代表這一基層情況的‘直通車’,更好推動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代表工委相關負責人指出。
據介紹,在辦理代表建議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深入挖掘代表建議反映的羣衆意願呼聲,用好“送上門的調研”。對於代表反映集中、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建議,深入研究、重點突破、舉一反三,通過辦理一件建議,攻克一個難點、解決一批問題。
從“紙面建議”到“落地實招”
202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從4個方面提出13條生育支持措施,涵蓋托育服務、住房支持、醫療保障等領域。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餘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提出的《關於加強生育支持政策的建議》,成爲《若干措施》出臺的重要藍本。
“年輕人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不願生、養不起。”汪玉成在調研中發現,教育、住房等經濟負擔重,托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不足,女性權益保障缺位等壓力,正成爲育齡家庭“不敢生”的重要原因。
汪玉成的調研始於他對本村人口結構數據的分析。他認爲在三孩生育政策實施後,我國人口發展的形勢仍然不容樂觀。通過走訪家庭、村社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汪玉成了解育齡羣體的實際困難,聯合衛生健康、教育等部門獲取生育率、托育機構覆蓋率等數據,分析政策短板。
汪玉成的建議推動了浙江省育兒假延長、托育補貼等地方試點,部分內容被納入國家《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大對多子女家庭購房能力的支持力度、加強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完善生育休假政策等建議被寫入《若干措施》。
代表工委相關負責人在點評這一案例的典型意義時表示,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深入研究論證代表建議,在起草《若干措施》時充分加以考慮,實現了將代表提出的解決普遍性問題的制度層面建議轉化爲國家政策的良性互動。
政策出臺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與代表同商共議、同研共辦的結果。例如,國家衛生健康委2024年共承辦全國人大代表議案21件、建議805件,合計826件,其中主辦405件。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二級巡視員韓俊麗介紹說,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年累計與代表溝通超1000人次,採納代表建議300餘條,出臺相關政策措施45項。
“代表關於將慢阻肺病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設立全國統一心理健康援助熱線、促進上下級醫療機構用藥銜接、將化橘紅納入食藥物質目錄管理、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等意見建議相繼轉化爲具體政策措施。”韓俊麗介紹。
其中,“促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作爲重點督辦建議,包含10件具體建議,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辦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負責督辦。
“重點督辦建議是推動代表建議辦理落實的制度性安排,是發揮代表建議服務大局功效的重要抓手。”代表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研究審定,2024年共確定20項重點督辦建議,涵蓋代表建議225件,由19家單位牽頭辦理,全國人大7個專門委員會督辦。
“既是問題發現者、建議提出者,也是共同解答人”
一些高鐵站盲道、無障礙衛生間等設施不完善,有的高鐵動車無障礙座椅設置無法滿足殘疾人出行需求,北京鐵路檢察機關走訪調查後,向主管單位發出檢察建議,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以法治溫度助力殘疾人出行有愛“無礙”。
變化的背後,離不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助殘志願者協會會長呂世明和檢察機關的共同努力。
作爲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倡導者和推動者,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呂世明曾經領銜提出關於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志願服務法、檢察公益訴訟法的議案。
2023年9月1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實施後,呂世明繼續“追問”細節。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他提交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特定羣體權益法治保障的建議》。
在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廳聯合調研的基礎上,呂世明希望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獨特製度優勢,加強與民政、殘聯、老齡協會等部門的協同協作,進一步完善特定羣體權益的司法保障。
辦理過程中,最高檢指導浙江杭州無障礙檢察公益訴訟從先行先試逐步拓展深化,推動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出臺《杭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決定》,明確規定“人民檢察院通過訴訟監督、檢察建議、支持起訴等方式,對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進行法律監督。對違反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損害公共利益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依法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提起公益訴訟”。
在呂世明看來,從杭州市檢察機關的探索,到在全國推廣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門立法之前,檢察機關作了大量調研和實踐,檢察公益訴訟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助力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出臺、落地、落實和見效,爲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提供了成功示範。
2024年6月,最高檢公益訴訟檢察廳會同中國殘聯維權部等單位赴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於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6屆會議期間舉行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無障礙建設”主題活動中介紹中國在無障礙環境建設司法保障、發展研究等方面的先進經驗。
10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7屆會議協商一致通過中國等國提出的無障礙建設促進所有人享有人權決議,這是聯合國首次就這一專題通過決議,對我國加強相關領域理念引領、推動無障礙建設國際標準、促進老年人權利保障具有重要意義。
代表工委相關負責人在點評這一案例的典型意義時表示,呂世明代表是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的專家,多次參與相關標準的研究制定,圍繞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提出建議,充分發揮了代表專業優勢,“代表本人既是問題發現者、建議提出者,也是共同解答人,通過深入溝通和密切協作更好推動問題解決”。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