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履職故事|從“新農人”到“代言人”
【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原標題:從“新農人”到“代言人”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康勁
“哎呀,大姐,網絡銷售講誠信,缺斤短兩可不行啊”“網絡直播不誇張,讓我們做一名合格主播”……手機上點開“樑掌櫃”的視頻賬號,上面是樑倩娟錄製的最新一期公益視頻,視頻中通過幾則小故事,展現了“文明有禮”的直播新形象。
今年39歲的樑倩娟,是甘肅省隴南市“隴上莊園”網店負責人。作爲一名鄉村電商的代表,她先後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並當選爲第十三屆、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最近,樑倩娟一直奔走在田間地頭,走訪一位位鄉村主播,“我要把大家的心聲和期盼,帶上兩會,爲建設良性循環、文明繁榮的電商生態建言獻策。”
過去,甘肅隴南因爲山大溝深、氣候惡劣、自然災害頻繁,成爲全國著名的貧困地區之一。
2013年,電商的熱潮風起雲涌,正從城市奔向鄉村。當時27歲的樑倩娟,瞅準機遇,開辦網店,向全國各地的網民朋友介紹家鄉的土特產——老樹核桃。樑倩娟給網店取名“隴上莊園”,專營家鄉的土蜂蜜、山核桃、木耳等農特產品,鄉親們親切地叫她“樑掌櫃”。
這之後,“樑掌櫃”利用各大電商平臺成功將家鄉的農特產品銷售到了全國各地。2019年起,樑倩娟又順應網絡直播帶貨的發展趨勢,成爲一名助農主播,對當地的農特產品進行精心篩選,統一收購,之後運用電商渠道大量推廣和銷售。2020年至今,利用淘寶、抖音等平臺,樑倩娟先後開展了200多場帶貨直播。
目前,樑倩娟的網店年銷售額已從創業初期的6萬元增加到600萬元,累計輻射帶動周邊300多戶羣衆,其中有100多戶鄉親,通過網絡電商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如今的隴南,“手機已經成爲新農具、直播成爲新農活、數據正在成爲新農資、網絡成爲新基建”,農產品累計銷售額380多億元,80%以上的電商從業者是35歲以下的青年。
“現在的農村青年,不僅在家會種地、出門會打工,還隨時隨地能上網,幹得多自然也就想法多。”作爲隴南電商扶貧帶頭人,樑倩娟已連續多年在全國兩會上,代表新時代的農村電商,提出有關發展的建議。
2018年,樑倩娟提出“加大電商在農村產業中的投入力度,鼓勵更多人發展農村電商”的建議。2022年,她提出了完善農村物流體系,打通農村電商“最後一公里”的建議。她通過建言獻策,讓當地物流更加通暢便捷,使得更多農產品能夠走出大山,走進全國各地的尋常百姓家。2024年,她又提出加大數字化培訓,培養農村青年主播的建議。此外,還建議加大農產品深加工,讓更多農產品有“身份”,走向更廣闊的平臺。
樑倩娟認爲,數字化、智能化是“三農”領域發展的不可逆潮流。必須要以數字化爲起點,推動當地產業的全面轉型,“這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應然之舉,也有助於完善農村基礎信息設施建設,更是實現共同富裕美好願景的關鍵舉措”。
從“新農人”到“興農人”、再到“代言人”,樑倩娟始終和羣衆站在一起、幹在一起,踐行着一名人大代表的職責使命。
爲青年返鄉創業就業賦能
記者手記
當前,返鄉創業就業正在成爲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但樑倩娟觀察到,不是每一個返鄉青年都能獲得成功。
因此,樑倩娟曾在2024年的全國兩會上建議,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社會組織與平臺企業緊密合作,加大鄉村數字化培訓的密度和覆蓋面,搭建返鄉創業就業課堂與學習基地,爲青年返鄉創業就業賦能。
據瞭解,2024年以來,許多地方陸續出臺了支持返鄉入鄉人才創業就業的優化政策措施,鼓勵、扶持和引導農民工等重點羣體返鄉入鄉創業作爲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通過集聚人才項目、發揮頭雁帶領作用和優化鄉村創業環境,吸引青年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人員返鄉入鄉創業。
目前,這些政策措施已經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同時,各地也在依託鄉村振興項目,引進合作企業幫帶青年農民工等羣體返鄉創業,結合當地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建設鄉村就業工廠(幫扶車間),吸納更多農村留守勞動力進廠務工,實現農村青年在家門口就業,推動鄉村和城鎮融合發展。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