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基金十強季均漲36% 傲視全球

大中華區(臺幣)基表現。(資料來源:投信投顧公會)

2025年全球股市多走高,陸港股後發先至,滬深300、恆生指數今年截至第3季底漲幅皆爲雙位數漲幅,同期間投信投顧公會分類40檔大中華股票型基金/臺幣績效平均21.82%,成爲最強的海外股票型基金之一,中國A股基金/臺幣表現不到二成緊追在後。

科技股引陸港股衝刺,帶動大中華基金表現突出,據投信投顧公會2025年9月底統計資料,分類大中華區/臺幣前十強基金今(2025)年來平均漲幅爲29.78%,時間拉近三個月期間績效升爲36.63%,當中排名居首漲幅達43.19%。臺中銀中國精選成長基金研究團隊指出,美國聯準會(FED)降息週期重啓,提供資金外出尋找更高回報的動力,尤其是中國大陸科技股基本面擁有新技術突破,相較過往的科網及手機,現在則是AI新創科技,科技股的資金面雖受貨幣政策影響,但唯有關鍵技術能吸引龐大資金進駐。

陸、港科技股如何挑選? 臺中銀中國精選成長基金研究團隊再指出,這一波科技股大漲,受惠於美國的輝達(NVIDIA)供應鏈、果鏈(Apple),以及半導體國產替代需求。此外,雖中國大陸有全球領先的太陽能及電動車技術,然在半導體於高端技術落後大,中國大陸半導體應用在AI正急起直追,觀察美國及大陸一直加大對AI投資,對美國是不能輸的一戰,中國大陸則是機會追上的一戰。選股上,香港科技股核心是在互聯網及電商,陸股則擁有較完整半導體產業鏈,整個上中下游細分類周全,分佈在主板、創業板及科創板,從中挑選潛力科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