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避難天堂 這些國家被點名
冰島被視爲「全球動盪中的綠色堡壘」。(美聯社)
澳洲媒體《news.com.au》23日刊登專題,以務實角度探討若全球爆發大規模衝突,哪些國家最有可能成爲避風港。綜合評估後,紐西蘭以資源充足、遠離戰區居首,瑞士、冰島與澳洲等地亦名列其中,凸顯地理距離與穩定製度仍是動盪時的最大防線。
這份名單以全球和平指數、軍事結盟與中立狀態、距潛在攻擊目標的遠近、基礎設施韌性等多項指標評估,列出在戰時最值得信任的所在。名單以紐西蘭爲首,因爲人口稀少且資源充足,位置又與主要衝突區域相隔甚遠、戰略價值極低,被評爲「世界着火時的避難所」。
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島與西澳地區同樣入列,前者以低人口密度、氣候穩定、農業發達著稱;後者則被形容爲「距離即是防禦」,遠離印太局勢,卻能在能源與糧食自給自足。太平洋上的斐濟、薩摩亞、吐瓦魯與瓦努阿圖也榜上有名,這些島國雖脆弱但孤立,缺乏戰略價值,主要威脅來自天災而非戰爭。
歐洲地區則以中立與防備著稱。冰島被視爲「全球動盪中的綠色堡壘」,依靠地熱與水力發電,能源自給率近乎百分百;氣候與崎嶇地形則成爲天然屏障。瑞士則以武裝中立聞名,該國「掩體比人口還多」,危機時可於數日內啓用民防系統。愛爾蘭因長期奉行中立政策,避開大多數衝突,在全球和平指數長居前列。
在亞洲,不丹憑藉隱居喜馬拉雅山高處、重視團結的價值觀,長期遠離外部衝突,被譽爲「和平既是政策,也是生活」。蒙古介於中俄兩強之間,卻因廣闊草原與遊牧文化的自給自足特質,被視爲理想的防禦手段。
在美洲,烏拉圭政治穩定、遠離衝突區;智利地形狹長、被山脈與海洋包圍,形成天然防禦;阿根廷地處邊緣,又有廣大農地確保糧食安全;巴拉圭則因地處內陸、鮮爲人知而被形容「沉悶也是一種美」。
非洲則展現另一種樣貌。納米比亞因人口稀少、地理孤立而避開衝突;波札那長年保持民主與清廉,被譽爲「非洲典範」。島國如毛里求斯和馬達加斯加皆入選,這些地區遠離大國政治,社會穩定且基礎設施有限,成爲邊緣化但安全的象徵。
報導強調,一旦爆發戰爭,沒有任何國家能免於其害。抵抗與防備能爭取時間,但唯有外交與合作,纔是真正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