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行人好環境 安心慢行正流行

入口意象及彩色壓花人行道(圖/臺北市政府交通局提供)

臺北市從112年開始率先在大學裡試辦交通友善區,隨後113年起,龍泉裡、嘉興裡、華聲裡、古風裡、樂康裡、巖山裡等各里也陸續響應。至此,交通局自113年開始正式推動以「裡」爲單位的行人友善區計劃,透過臺北市全12區裡幹事工作會報,向各里宣傳及推廣,至今已經有35個裡表達意願,報名參加。

師大路人行道及周邊行人友善區陸續完工 成爲行人友善示範區

位於大安區的師大生活圈是最大的交通友善區示範區域:師大路本線的人行環境改善工程於114年完工,提供更寬敞的人行道供人行走,搭配欄杆、停車彎與共用臨停區等設計,行人安全提升、車輛停車也能妥善安排。

減速彎(圖/臺北市政府交通局提供)

周邊的龍泉裡及古莊裡行人友善區也陸續完工,龍泉裡的龍泉街將標線型人行道外推,也就是網路上被稱爲波浪人行道的彎曲線型,以及彩色瀝青壓花的行人優先區;古莊裡則在浦城街設置以欄杆分隔的噴花地坪人行道、師大路92巷也設置了減速彎,以及師大公園設置了彩色瀝青減速平臺;未來,古風裡及龍坡裡的改造陸續完成規劃及施工後,加上原先就身爲首座友善區的大學裡,臺北市在和平東路、新生南路及羅斯福路所環繞的區域內,將形成最大的行人友善示範區域。

噴花人行道加緣石及欄杆(圖/臺北市政府交通局提供)

在這些初步工程完成並經過現場實測,龍泉街汽車車速相較實施前下降25%(實施後平均行車速率約每小時19.17公里),機車車速下降32%(實施後平均行車速率約每小時21.22公里);浦城街汽車車速相較實施前下降41%(實施後平均行車速率約每小時14.23公里),機車車速下降45%(實施後平均行車速率約每小時17.75公里),有效地達到車輛減速效果,後續在所有工程完成之後,交通局也會再追蹤各項措施的實施成效,並持續調整精進各項工程設計,同時推廣到本市其他地區,讓行人友善區可以持續帶給臺北市更好的人行環境。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