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953”科技底座,手握全棧AI利器,“萬億平安”成大摩首選推薦

每經編輯:萬清澄

3月20日,中國平安舉辦了2024年度業績發佈會,一衆高管出席。與往年發佈會不同,這場發佈會含“AI”量非常高。

“如何在AI驅動的產業變革中,進一步全面鞏固、加速提升數字化能力和水平,加力發展新動能?”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在年報致辭中提出問題,他認爲作爲一家民族金融企業,不能被動應對變革,而是要成爲變革本身;不是僅爲求得生存,而要順勢而爲、把握浪潮新方向。

這份最新年報與管理層對2025年的展望裡,外界可以清晰看到平安在這一輪數字化與AI浪潮中,如何踏浪而行。

業績會前一天晚間,中國平安公佈了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平安集團營業收入重回萬億大關,達10289.25億元,同比增長12.6%;2024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218.62億元,同比增長9.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66.0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7.8%。

仔細翻閱這份財報,不難發現,業績大增背後,科技之力也在這家金融企業中凸顯。據統計,2024年的年報中,“AI”出現了約29次、“數字化”出現了40次、“大模型”出現了17次。

國際投行紛紛發佈最新評級,高度看好。摩根士丹利認爲,中國平安2024年業績表現符合市場預期,看好平安強健的資產負債表、有吸引力的估值和“綜合金融+醫療養老”雙輪戰略,創紀錄的派息率、AI賦能的業務運營是亮點,維持“行業首選”評級,上調平安H股、A股目標價至70港元、人民幣65元,評級均爲“超配”;高盛在最新研報中提出了一個全新的中國股市AI投資框架,平安是唯一一家被列入“非科技領域收入增強型(AI驅動營收增長)”這一主題類別中的保險公司;瑞銀則在研報中指出,平安擁有強勁的數據基礎設施、特定領域人工智能模型的基礎以及專門的人工智能開發團隊,已利用AI優化營運,上看平安H股目標價至60港元。

因時而變,應勢而新。作爲一家改革創新先鋒的金融公司,平安在這場AI革命裡,正再一次屹立潮頭。

科技驅動,打造“953”科技底座

2025年,DeepSeek的橫空出世,讓中國的核心科技資產,被世界重估。近年來,港股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阿里、騰訊等股價直線回升。

除科技股外,隨着AI技術正在加速進入千行百業,推動其數智化轉型,AI+概念成爲今年重點關注的話題。

作爲第一批擁抱AI的金融機構,平安的“AI+”屬性,正在從“被看見”到“被關注”。

摩根分析師發佈的最新中國壽險行業研究報告,表達了對於壽險行業2024全年業績的充足信心。其中特別指出,平安是摩根士丹利最看好的首選推薦。

其高質量的人壽業務、強健的資產負債表、AI賦能的業務運營、有吸引力的估值及股東回報和對平安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的持續看好,都是摩根士丹利選中平安的原因。

這一基礎上,摩根上調了平安的目標價,A股目標價從59元提升至65元,港股目標價從65港元提升至67港元。

同時,高盛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提出了一個全新的中國股市AI投資框架,包括半導體、基礎設施、數據與雲計算、軟件與應用、收入增長型和生產力提升型6個主題板塊。而中國平安,是唯一一家被列入非科技領域收入增強型(AI驅動營收增長)這一主題類別中的保險公司。

在這家萬億資產的金融機構內部,AI的價值何在,平安究竟如何沉澱自己的AI資產?

藉此次業績會,平安對外做了一次全面介紹。聯席CEO郭曉濤透露,平安集團對於科技定位非常清晰,其戰略發展方向是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科技是支撐的底座,核心的定位是賦能。

“我們現在及未來對科技的投入和發展過程,是如何讓人工智能和科技手段進一步去提高金融主業和醫療健康養老的業務持續健康發展,爲我們的主業創造價值。”

AI能創造兩方面價值,效率和智慧。

效率可以讓運營、服務降本增效,更能防控風險。智慧則能使經營決策的過程,從傳統的靠“經驗”拍腦袋,轉變爲靠“數據”智能化。

從這兩個作用出發,AI發展中最受益的行業是金融、醫療、養老,主要的原因是規模大、流程長、人力成本高。

基於上述科技基礎與價值認知,平安集團的科技佈局形成了非常強的護城河,在公司內部被稱爲“953”,其中包括——

第一,九大數據庫,裡面包括金融數據庫、醫療健康數據庫、經營數據庫,其海量數據在全球所有公司處於最領先的梯隊,這些海量的數據亦是AI創造價值的核心基礎。

第二,五大實驗室,平安以全球領先的研發能力,在視覺、聽覺、大數據方面形成五大實驗室,並在美國硅谷設有實驗室,確保持續站在AI科技的前沿。

截至2024年,平安集團獲得人工智能國內外競賽冠軍30項,專利申請數累計達55080項,金融科技、醫療科技專利申請數全球第一。

第三,平安擁有三大科技公司,——平安新金科、金融一賬通、平安好醫生,這三大科技公司內部的賦能和對場景深度應用和開發帶來了巨大的貢獻。

與需求共舞,具備全棧AI體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裡,強調了大規模應用,特別是終端應用。

如果說2023年是AI訓練元年,2024年是AI推理元年,那麼2025年將是AI終端應用爆發元年。

在平安內部,AI從來不是科技獨舞,而是一次次與業務生態的緊密結合。

正如馬明哲在致辭中提到,以人民爲中心,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平安存在發展的價值追求。

市場發展、科技進步、AI技術蓬勃應用,讓平安得以順應客戶需求,建立起“一個客戶、多個賬戶、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的綜合金融模式,構建“專業的金融顧問、專業的家庭醫生、專業的養老管家”的“三專”隊伍。實現服務提升、效率優化、成本降低、風險防範,構築行業護城河,爲客戶做到省心、省時、省錢。

業績會現場,郭曉濤也表示平安的“953”有力打造了在AI方面的壁壘和護城河。在AI拐點接近來臨的時刻,平安堅信科技能夠讓主業持續健康地超越市場、穩健增長。

事實上,今年的財報中,平安披露了多項AI應用範例,並且在推進平安前沿業務價值提升上,均發揮出了顯著效果。

2024年,平安運用AI驅動銷售1364億元。在數字金融領域,建設一體化智能語音坐席體系,2024年平安AI坐席服務量約18.4億次,覆蓋平安80%的客服總量,快速響應、服務消費者。

平安壽險通過智能覈保、智能理賠,實現93%的壽險保單秒級覈保,平安人壽的閃賠服務平均支付時效僅8.4分鐘,壽險保單閃賠佔比達56%,基於DeepSeek打造Al理賠專家,構建多險種智能審覈體系,複雜案件準確率83%,較原模型提升23個百分點,助力客戶實現"快賠快享"。

平安產險構建智能出單助手、智能覈保助手等AI產品,2024年,實現車險80%保單平均1分鐘出單,32%意健險案件最快2分鐘結案,全年超98萬條案件端到端全自動理賠,大幅提升隊伍作業效率。

針對車險定損管理難問題,平安研發並上線了全球首個圖像識別車險閃賠系統,實現拍照上傳秒級定損,定損速度提升4000倍。持續提升風控水平,反欺詐智能化理賠攔截減損119.4億元,同比增長10.4%。

平安還在促進AI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持續創新"保險+科技+服務"模式。

在賦能農業方面,平安產險以科技創新爲驅動,研發推出智能驗標、生長監測、牛臉識別、生豬智能稱重等新技術和新應用,提供防、保、救、賠一體化解決方案,打造"科技型""服務型"農險。

平安首席科學家肖京表示,平安已經具備了完備的“全棧”AI體系能力,包括數據、模型,9+5+3的體系、系統方案、大模型平臺、智能體平臺,這些能力都已完備。DeepSeek發佈後,平安已引入DeepSeek等大模型,不斷升級平安的AI能力。

釋放動能,重構估值邏輯

羅馬非一日建成,平安的AI資產亦是多年之功。今日的成果正是來自於數年持續不斷的投入與重視,其目的是希望利用科技提升自身金融業務的競爭優勢之外,逐步開始將這些領先的科技服務於社會,形成新的利潤來源。

以港股公司“平安好醫生”(平安健康)爲例,2014年至今,平安健康通過對海量醫學專業知識庫、醫學問診數據庫和電子病歷資料庫的深度學習形成五大醫療數據庫,涵蓋了3.7萬疾病,22萬藥品說明書,200萬經典病例,3000萬醫學文獻,14.4億問診等專業數據。

基於5大醫療數據庫,平安健康打造"平安醫博通"多模態醫療大模型、"平安醫家人"醫生工作臺,並快速接入DeepSeek進行部署及豐富場景應用驗證。

上述優質的醫療服務數據也釋放出了實際價值。

去年年內,醫療服務各環節效率及質量指標均有明顯提升。其中,AI體檢解析精準率達98%;輔助診斷準確率超95%;智能推薦準確率達99%,慢病管理改善率達90%。與此同時,助力家醫服務效能提升約62%,專醫效能提升約42%,健康管理師服務效能提升約55%。

此外,公司還推出名醫AI助理服務"平安芯醫",全面開放AI輔助專家7*24小時健康諮詢服務。

未來,公司將持續推進對平安集團2.4億個人金融客戶的醫療服務覆蓋和健康檔案建立,並充分利用醫險數據閉環、自研醫療大模型和訓練適配醫療場景的垂域模型等獨特優勢,加速推進AI大模型在複雜疾病的多學科會診等場景的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AI對醫生工作和用戶經營的深化賦能,平安健康全年費用總額同比下降6.23億元,整體費用率大幅下降14.4%,並於2024年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另一家科技子公司金融壹賬通,則推出了一系列AI智能化金融服務解決方案。

在零售財富管理領域,推出理財顧問助手,輔助客戶經理進行客戶分析、市場解讀和產品推薦,問答準確率達到90%以上,話術生成內容有效性達到90%以上;在對公信貸業務中,AI技術可自動生成企業風險報告和盡職調查報告,客戶經理效率提升2.5倍,報告輔助自動填充率高達70%,輿情風險分析準確度達90%以上;遠程銀行服務方面,旅程助手、填單助手字段準確率均達到90%以上,通話整理均長下降20%,知識助手搜索使用耗時下降3秒/通,搜索準確率達到90%以上。

此前,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曾提出做好數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AI有望驅動銀行、保險等機構加速技術迭代。平安在AI領域的應用與佈局,恰是對此的堅定迴應。

肖京介紹,未來平安在AI能力的建設上,還將側重三個方面——

第一,把垂域模型做深做強,不斷地用數據迭代持續打造3+1能力,“3”是增強預訓練、指令微調、強化學習,“1”是模型蒸餾能力。

第二,打造一系列工具平臺,包括智能體平臺,可以基於各種場景快速打造模型矩陣。

第三,把模型體系更好地與業務結合起來,賦能三類場景:

一類是“老樹開新花”,升級存量的業務場景。第二類是“新枝發新芽”,一些原來做不到的業務,通過DeepSeek升級以後,能夠覆蓋一些新的場景。第三類是“沃土生奇苗”,這是基於AI完全從0到1打造的原生應用場景。

“這三類場景我們會持續深挖。做好這些工作之後,才能充分發揮大模型平臺、智能體平臺的能力,真正把我們的業務提效。”

過去,傳統金融的標籤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平安的科技底色,也限制了外界對其能力邊界與利潤空間的想象力。

如今,這場“AI+”的浪潮中,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平安,並進行深層次的價值重估。

近期,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銀均給了平安“買入”評級。

瑞銀在報告中稱,平安擁有強勁的數據基礎設施、特定領域人工智能模型的基礎以及專門的人工智能開發團隊。平安已利用AI優化營運。

瑞銀此前估計,對於保險行業來說,隨着生成式AI的發展,2025年NBV將邊際提升9%-17%,推動估值邊際提升9%-18%;2030年NBV將邊際提升17%-35%,估值將邊際擡升12%-26%。

AI時代的中國平安,已經形成了新的戰略敘事邏輯。

(免責聲明:文中機構分析不作爲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