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8-10家“硬核”上市公司!上海國資併購基金要這麼幹
《科創板日報》3月25日訊(記者 陳美)國資併購基金如何助力產業升級?今日,2025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暨“投資上海”給出了答案——總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的國資併購基金矩陣成爲路徑之一。
上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賀青表示,組建國資併購基金矩陣是深入實施上海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重要舉措,將聚焦增強核心功能,圍繞加快新興產業前瞻佈局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展一批高質量併購,推進相關產業整合與升級,打造重點領域龍頭企業。“在政策機制上,將優化國有資產評估管理,提高重點項目國資併購審批效率,持續健全完善國資股權投資基金績效評價機制和容錯機制。”
《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到,該國資併購基金矩陣力爭到 2027 年,做強做大 8 - 10 傢俱有核心競爭力的上市公司,形成併購交易規模超 3000 億元,努力推動本市國有經濟佈局更加優化、重點產業能級顯著提升、產業創新持續增強,更好服務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爲參與方之一,上海交易集團上海總部總經理吳烈憶在分論壇上表示,上海交易集團的成立是爲了實現要素資源的市場化配置,通過從產權市場到資本市場的建設,爲基金和企業提供工具和數據賦能,幫助解決投資難題。
“比如,產權市場原來可能側重於信息整合,現在資本市場需要通過金融工具來實現融合,上海交易集團旗下的上海股交中心,就會發揮更多作用;可轉債成爲賦能基金和企業的一種資源配置手段;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則通過專利質押等方式,給企業提供更多幫助。”
作爲出資方之一的保險資金,太保私募基金總經理劉龍在談及該問題時表示,保險資金具有長期供給能力、跨市場投資能力和生態改造能力,可爲不同階段的企業提供服務,與頭部PE、VC機構合作,構建投資生態。
在劉龍看來,在政策指引下,保險資金可以穩健有序地進入資本市場,包括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同時,在跨市場投資能力方面,保險資金參與股權投資比較靈活,既可以從事一級市場投資,在合規前提下也可以做一些結構化的夾層投資,這就能爲處於不同階段或有不同需求的企業,提供資金服務。
“在併購投資上,保險資金雖然還是新兵,但是未來可以在生態方面進行各種鏈接,發揮保險資金的優勢。”劉龍分享道。
產業資本方——臨港集團生物醫藥首席產業規劃師、臨港藍灣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曲霞認爲,在國資併購基金助力產業升級方面,臨港集團擁有深厚的產業生態和創新策略,一些產業目前非常需要國資委這類的併購資源支持。“國資資源在併購過程中,將發揮非常大的作用,‘基地+基金+生態+服務’的四者聯動模式,也一定能讓國資併購基金更好地整合資源,提升產業發展的整體效率,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曲霞談到,併購基金對於上海作爲國際國內產業變革的策略節點至關重要,因此非常期待與各方合作,實現資本與產業的精準匹配。資本賦能產業升級需基於產業生態,臨港集團在生物醫藥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通過基金加生態加服務的模式,期待與國資併購基金矩陣聯動,實現價值創造。
作爲國有資本的代表之一,上海國投孚騰資本總經理、管理合夥人費飛分享了國資併購基金在聯動政府、企業、資本方面的作用,並強調併購基金在促進地方產業發展、支持上市公司壯大、推動產業鏈整合以及與金融機構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實際操作方面,費飛認爲,國資併購基金在上海重點產業的發展中,是關鍵一環。“一是通過併購,可以將優勢產業集聚到上海;二是對於上市公司而言,監管部門也一直鼓勵做大做強,併購則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三是,幫助鏈主企業做併購,對產業鏈形成巨大的拉動作用;四是,在設置併購產品時,與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積極互動,通過專業化投後服務幫助上海在科創產業細分領域建立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