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做篩檢 點數可換健康幣

衛福部長石崇良透露,將推出「健康幣」,鼓勵民衆打疫苗、做篩檢累積點數,折抵運動中心、保健食品等費用,力拚明年第1季上路。(林周義攝)

癌症是國人第一大死因,及早篩檢、及早發現,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但國內的癌症篩檢率一直「撞牆」,難以提升。衛福部長石崇良透露,將推出「健康幣」,鼓勵民衆打疫苗、做篩檢累積點數,折抵運動中心、保健食品等費用,力拚明年第1季上路。

石崇良表示,癌症篩檢率一直原地踏步,很難提升,今年政府已將篩檢年齡往前、往後延伸。過去健保署、國健署、醫療人員都很努力,但是民衆的努力夠不夠仍是問號,也許這些努力會在未來呈現,但是能不能早點兌現?

衛福部已請國健署規劃,3個月~半年內推出「健康幣」,把健康促進、預防保健的概念,實質轉化成回饋,讓每個重視健康的人得到實質的回饋。未來將與運動部、教育部、民間單位一起合作。

石崇良舉例,最近「左流右新」疫苗開打,打1支可得到100點,兩支200點,另公費篩檢、政府要推廣的政策,也都能累積點數。執行率越差的,點數越高,例如大腸癌篩檢大家不喜歡做,以後大腸癌篩檢就能得到200點,民衆若自費打疫苗、做體檢等,醫療院所上傳後也可以累積點數。

現行的「健康存摺」APP只有資料,未來還可以存「健康幣」。石崇良說,政府規劃與運動業者合作,折抵銀髮俱樂部、運動中心的入場費,或是和連鎖藥局合作,購買健康食品、保健食品時也可以折抵。目前已有超商有意願加入,但他特別提醒「含糖飲料不要,無糖飲料可以」。

「我們希望讓健康促進的事情可以有價值」。石崇良指出,健康促進可讓民衆未來少生病,健保少支出,但對個人來說,這好像是很久以後的事情,如果可以變成即時回饋,就能讓全民「動」起來,希望明年推出,力拚第1季上路。

國健署長沈靜芬透露,自己曾爲Tiffany項鍊報名參與名古屋馬拉松,但因贊助廠商改變,最後拿到的是水晶杯。或許在「健康幣」上路前,可考慮推出小規模活動,例如做乳房篩檢抽Tiffanny項鍊,希望讓沒有篩的人跨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