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志願者“貢獻智慧力量”更有作爲
習近平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參賽學生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創新是人類進步的源泉,青年是創新的重要生力軍。”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健全新時代志願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新時代黨引導動員人民羣衆貢獻智慧力量、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奮鬥目標的生動實踐。”其中,“貢獻智慧力量”成爲新的要求,也帶來新的機遇。新時代的大學生志願者,具有思維活躍、樂於創造的特點,運用新知識、新技術推動關愛社會他人的志願服務不斷髮展、不斷創新。爲此,我們要關注和重視大學生志願者“貢獻智慧力量”的特色亮點,不斷總結經驗、傳播推廣,助力志願服務的高質量發展。其中,華中科技大學的志願者近年來主動探索、積極有爲,圍繞“貢獻智慧力量”打造富有社會影響力的志願服務品牌項目。我們將調研中搜集的材料進行分析,提供志願者和志願組織分享。
一、大學生志願者“貢獻智慧力量”的發展變化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志願服務發展,尤其是大學生志願服務的發展變化,可以看到“貢獻智慧力量”的內容不斷豐富、境界不斷提升。從簡單的愛心助學到積極發揮專業特長,再到運用智慧進行創新創造等,產生越來越好的效果。
第一、在志願服務中傳播文化知識
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從開展扶貧接力計劃到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等,最初都是針對解決地區教育不均衡,山區農村缺乏教育資源的狀況,招募大學生、研究生志願者到農村地區、邊疆地區開展助學支教服務。在湖北,華中農業大學徐本禹主動到貴州山區志願支教的故事感動了非常多的人,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助學支教志願服務。習近平同志給“本禹志願服務隊”回信,對大學生志願者“走進西部,走進社區,走進農村,用知識和愛心熱情服務需要幫助的困難羣衆”的服務予以肯定。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也積極參加“西部計劃”志願服務、研究生支教團志願服務,到全國各地開展愛心助學愛心支教。2024年暑假,華科大組織78支隊伍,1345名學子,覆蓋30餘個學院,進入社區、鄉村、學校開展支教活動。其中67支支教隊,1228名學子在全省13個地市開展“暑期學堂”愛心託管志願服務,打造精品課程20餘個,助力打造“家門口的幸福”民生工程。在關心和幫助各地孩子成長的同時,大學生志願者也獲得社會見識的增長、素質能力的提升,在服務實踐中鍛鍊成才。
第二、在志願服務中發揮專業特長
伴隨大學生志願服務的發展,逐漸深入到發揮專業特長,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爲鄉村振興發展、農村生活改善作出貢獻。既有最普遍、最簡單的鄉村牆繪志願服務,將文明和時尚帶給山區農村;還有醫學院校大學生開展健康直通車志願服務,法律專業大學生開展普法宣傳志願服務,農林專業大學生開展鄉村種植志願服務等等。如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的黨員師生志願者,從2008年爲“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安置規劃開展專業志願服務,到每年深入山區、邊疆爲鄉村規劃、民居設計開展志願服務,長期堅持、成效顯著。學校以工科專業見長,志願服務隊也發揮其專業優勢,讓科技充滿溫度,用心用情地開展服務。如電信學院“小紅帽”自1990年3月5日成立以來,面向學校師生與社區居民廣泛開展家電義務維修服務,帶着小紅帽維修設備的志願者30多年來一直活躍在華科大學子和周邊社區居民的心中。“小紅帽”志願服務隊發起人之一的沈煒紮根通信領域,創立vivo品牌,一直致力於爲社會作出更大貢獻。我們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於發揮專業特長,開展志願服務不斷拓展領域、不斷豐富形式,取得很好的效果,引起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第三、在志願服務中進行創新創造
我曾經給高校學生講授志願服務課程的時候提問,“大學生做志願服務的最大優勢是什麼?”最初往往有些學生回答“有時間”“有空閒”。後來,我引導大家思考,有時間、有空閒只是大學生參與志願服務的條件和資源,但最大的優勢應該是思維活躍、敢於創造。習近平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一百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青年是常爲新的,最具創新熱情,最具創新動力。”大學生是當代青年中的佼佼者,在志願服務中發揮創新創造的積極作用更加明顯。華中科技大學的志願者,受到“硅谷—光谷—志谷”的啓發,更加熱情投身於創新創造的志願服務。正是因爲看到美國有硅谷,成爲科技創新的引擎;華中科技大學的教授就建言獻策,並親歷親爲創辦“中國光谷”,逐漸成爲科技創新的新引擎。爲此,華中科技大學的志願者也更多思考科技創新對志願服務的促進作用,更多思考志願服務中的創新創造。這樣,“志谷”即志願者貢獻智慧力量和推進創新創造就成爲新的熱潮。近年來,華中科技大學的志願服務項目在全國引起關注,產生越來越多的社會影響力,在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中獲得三項金獎,以及多項銀獎和銅獎。這些,就是注入科技創新的優勢,帶來志願服務的發展變革。
大學生志願服務貢獻智慧力量的發展,具有不斷遞進、不斷提升的過程,從最廣泛的助學支教,到深入社區農村發揮專業特長的服務,再到發揮創新創造活力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這樣,大學生志願者就成爲社會的新活力,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大學生志願者“貢獻智慧力量”的品牌
華中科技大學志願者發揮智力、知識、技術、技能等特長,圍繞志願服務“貢獻智慧力量”進行探索創新,推出一系列富有特色、富有實效的項目,在社區與農村發揮積極的作用。我們從中挑選五個品牌項目,進行討論分析。
第一、讓鄉村振興閃耀“智慧之光”:創藝築村項目
這是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黨員師生志願者實施的項目。項目秉承“用專業知識助力鄉村振興”的理念,以“讓鄉村由外而內美起來”爲目標,依託華中科技大學建規學院設計專業力量,每年鏈接師生志願者80餘人,形成了以“美的營造”爲主、“美的體驗”爲輔的服務方案,持續7年在8個鄉鎮開展鄉村風貌營造、美育活動策劃等藝術設計志願服務48次,累計爲鄉村免費提供概念性設計方案近80套,涵蓋住宅、公共空間、鄉村景觀等多個空間場景,爲地方節約設計費用180萬元。我們瞭解到,這個項目的起源是 2008 年“汶川大地震”災後羣衆安置房建設勘測與規劃的需求。當時,建規學院響應需求,組織7名黨員師生志願者第一時間奔赴災區,高質量完成了26個災後安置點規劃,贏得當地幹部羣衆的高度認可。這次志願服務的啓發下,建規學院啓動每年寒暑假前往山區農村、邊疆地區,開展鄉村發展規劃和村民家居設計的志願服務。並且,志願者將專業服務與鄉村旅遊、鄉村民俗等發展需求相結合,不斷創新創造、不斷豐富內容,產生良好的效果。我們發現,這些專業性、技術性的志願服務,是鄉村振興中特別需要,特別有作用的,值得推廣借鑑。
第二、智能化時代助力“寶貝回家”:AI寶貝項目
華中科技大學作爲推動“中國光谷”建設的主要院校,在智能技術、數字化技術研發領域走在前列、不斷出新。這樣,大學生志願者就依託學校的智能技術優勢,開發出具有創新特色的志願服務項目。如AI寶貝志願服務隊成立於2020年3月,開創性地將圖像修復技術應用到了尋親當中,研發出“AI寶貝:應用於尋親的圖像高超分辨率系統”,有效解決了尋親中“人臉不夠清晰”這一核心問題。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尋親系統,幫助修復了孫卓幼年的照片和其父親孫海洋年輕時的照片,協助警方找到孫卓。我們在調查中瞭解到,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AI寶貝志願服務隊將軟件學院的前沿技術轉化和運用在志願服務領域,支持和幫助全國各地“寶貝回家”等尋親志願者隊伍創新服務、提高成效。與此同時,AI寶貝志服務隊還將智能技術便捷化,建立尋親社區,將技術共享給各類青年志願服務組織、大學生志願者團隊,提升各類服務項目的質量。我們期待,華中科技大學AI寶貝志願服務隊在提升技術、深化服務的基礎上,構建全國大學生運用AI技術例如deepseek等,推動志願服務發展創新的共同體,從多方面探索智慧志願服務的新路徑。
第三、爲聾人插上“智能的翅膀”:AI助聾項目
“AI助聾”項目是在“AI寶貝”基礎上延伸的志願服務。“AI助聾”志願服務團隊以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人工智能、未來技術等專業共49名學生爲核心。通過調研發現,聽不見不等於說不出,聾人開口說話意願強烈,而脣語是解決聾人雙向溝通的有效途徑。因此,團隊開創性地自主研發AI脣語識別技術,設計科學學習方案,以武漢洪山手語園爲中心,一對一教聾人學發聲,幫助343名聾人開口說話,打造“技術研發、教學服務、公益宣傳”的閉環,獲新聞聯播、新華社、學習強國等媒體報道,傳播量突破1000萬次。這個項目經過社會傳播推廣,以及參加第七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獲得金獎之後,吸引越來越多的助殘志願服務團隊尤其是助聾服務團隊的合作。“AI助聾”志願者的服務,不僅是提供技術支持和幫助,更是深入聾人學校、康復中心和聾兒家庭,觀察脣語變化、促進脣語學習,運用AI技術改進教學和服務機制,取得更多的經驗,獲得更多的成效。調查發現,華中科技大學“AI助聾”志願服務項目,將技術輸出與團隊合作有機結合,深入助聾機構、助聾隊伍,將先進的技術與常態的服務融合起來,促進助聾志願服務質量的提升。我們期待“AI助聾”項目通過線上線下的聯繫,與全國各地的助聾志願服務組織合作,提供更加便捷與有效的技術支持,爲患者帶來更好的改變機會。 第四、爲盲人帶來希望的“啓明瞳”:點亮新視界項目
“點亮新視界”志願服務項目,是一個既複雜又簡單的類型。通過“志願服務+科技賦能”幫助視障羣體,破解日常生活不便、技能提升不易、學習資源匱乏等三大難題。志願服務隊涵蓋技術開發、長期服務、線上即時服務;搭建“啓明瞳”APP,利用AI智能技術幫助視障者完成辨物;鏈接線上即時志願者實施指導出行;開發視障人員學習模塊;製作口述電影、有聲書籍等作品豐富視障者精神世界等。如今,全國各地爲視障人員提供志願服務的項目有很多,如“牽着你的手”行路和生活體驗,還有“光明影院”爲盲人講電影等,從方方面面關心和幫助視障人員更好生活與休閒。其中,華中科技大學“點亮新視界”志願服務項目的最大特殊亮點就是“啓明瞳”APP和AI辨物系統。“啓明瞳”APP幫助視障人員運用電子系統選擇生活與工作的需要,瞭解各種出行和操作的便利。AI辨物幫助視障人員以模擬場景的提示,獲得引導選擇正確的行爲,減少意外傷害。這些在先進技術支持下的小小改變,爲視障人員的生活帶來大大便利。大學生志願者通過向視障人員傳授啓明瞳、AI等技術,幫助他們儘快運用現代方式方法,創造自己的美好幸福生活。
第五、讓病人增長知識能力的“慢粒學院”:我就是藥神項目
我是第一次聽到“慢粒學院”,也是第一次知道“慢粒病”。正是從華中科技大學志願者的項目展示中,我們瞭解各種不同的疾病,也瞭解專業志願者提供各種不同的知識技術幫助,以愛心熱情、專業特長改善患者的狀況。慢粒是血液系統惡性腫瘤,高發於40至50歲中壯年,七成患者做不到規範管理,導致病情惡化。“我就是藥神”志願服務隊由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血液科黎緯明教授牽頭組建,團隊創立的志願服務項目,旨在搭建慢粒掌上管家平臺協助病程管理;打造科普品牌提升疾病認知;開展人文關懷活動增強抗慢信心。五年來,惠及3800餘名患者,迴歸正常生活患者提升18.6%,填補慢粒科普空白,建成湖北省慢粒規範診療體系,國內外大會傳播經驗,標誌着我國慢粒治療水平全球領先。大學生志願者依託高校、醫院先進的技術,進行科普傳播、專業服務,爲慢粒病人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建設自我管理系統,從而減緩病情、促進健康。“我就是藥神”志願服務項目,以及“慢粒學院”志願服務培訓輔導,就是針對各種特殊患者、特殊病情,提供精準對症、科學有效的關愛和服務。這是廣大患者的特別需要,也是社會大衆特的別需要,值得引起重視,進行總結推廣。
華中科技大學推出一系列發揮專業特長、貢獻智慧力量的志願服務項目,我們選擇其中五個優秀品牌項目進行介紹和分析,就是揭示智慧志願服務的多樣性、有效性,應該引起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三、大學生志願者“貢獻智慧力量”的範式
從華中科技大學志願者“貢獻智慧力量”的實踐探索和項目創新中,可以發現逐漸呈現出具有價值的範式。與社會其他羣體的志願服務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特色,值得深入探討。
第一、信念引領,理論支撐
華中科技大學作爲綜合性大學,發揮理工科優勢,既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也重視學生的科學理論知識培養。兩者結合就形成濃厚的愛國創業、科技報國信念。新時代華科大的青年志願者,在學習領悟新思想新政策的時候,既轉化爲報效國家的信念,也轉化爲服務社會的信念。同時,華科大志願者不斷提高科學理論水平,不斷追逐前沿科學技術,運用在志願服務的探索創新,就能夠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第二、熱情驅動,科創支撐
華中科技大學作爲注重創新創造,注重爲國貢獻的高校,一直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科創熱情。從改革開放初期朱九思校長推動師生創新創造的澎湃熱情,到21世紀華科大光電學院推動“中國光谷”的熱情執着,都激勵青年志願者崇尚科學創造、崇尚科技創新,運用在志願服務的各個領域,發揮獨特的作用。
第三、需求導向,實踐支撐
華中科技大學的青年志願者在交流中反覆提到,科技志願服務、科創志願服務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切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切合羣衆生活的需求,將科學理論、科技要素融入服務實踐,凝鍊創新機制,從而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果。不論是創意築村的專業支持鄉村社區、村居改善;還是AI寶貝、AI助聾的新興技術支持特殊羣體解決問題;或者是醫學創新爲病人減輕病痛、便利治療等;都是直面社會需求、提供關心幫助。這些,恰恰是對社會、對羣衆最有益的智慧志願服務。
第四、社會情懷,合作支撐
華中科技大學的青年志願者,與絕大多數理工科學生一樣,都有一種情懷:“振興中華、從我做起!”這一句從改革開放以來,響徹40多年的口號,在一代代學子心中激盪,也成爲青年志願者貢獻智慧力量的驅動。因此,華科大的青年志願者在探索創新、推動服務的時候,很少考慮個人利益、小團體利益,而是站在國家、民族、人民的角度,思考智慧志願服務的發展。故華科大青年志願者開展的服務項目,不論是創意築村,還是AI寶貝,或者說慢粒學院,都既有校內團隊合作,也與校外志願服務組織合作,並且向全國各地的志願服務組織提供專業支持,共同促進志願服務事業的轉型發展、提質增效。
華中科技大學青年志願者貢獻智慧力量的幾個範式,凸顯了理工科大學生志願者的特色,也彰顯出全國大學生志願者共同的奉獻精神和創新動力,值得關注和重視,更需要深入發掘、深入研究。
四、幾點思考
華中科技大學的大學生志願服務,從助學輔導、專業賦能到智慧創新的發展,不斷提升水平,不斷提高質量,也成爲智慧志願服務的率先探索者和實踐者。我們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獲得幾點可貴的啓示,特與廣大志願者分享。
第一、善於發現大學生的智慧力量
我們發現有些地方、有些單位在使用大學生志願者力量的時候,僅僅是看重他們“有時間”“容易調動”,這種觀念應該改變,要注重和調動大學生的智慧力量。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內頂尖高校之一,是“中國光谷”的支撐高校之一,很多優秀的大學生志願者,既有愛心熱情,也有智慧技術,在志願服務中能夠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爲此,校黨委領導下,校團委、青年志願者協會就高度重視發揮大學生志願者的智慧力量,在各類志願服務中勇於探索、積極創新,推出一系列具有專業特色,服務羣衆需求的項目。這種做法是非常有價值,非常有成效。
第二、善於激勵大學生的智慧運用
華中科技大學營造良好的創新創造氛圍,吸引和激勵大學生在勤奮學習、提高素質的同時,積極參與志願服務的事件,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術幫助鄉村社區,發揮創新思維關愛幫助社會人羣。一方面,充分利用華中科技大學科學家多、科技人才多、創新人才多的優勢,爲大學生志願服務團隊配備專業導師,鼓勵導師將研發的成果支持學生在志願服務中應用。另一方面,華科大利用實驗室多、研究基地多、研發中心多的優勢,支持大學生志願者將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即有了志願服務的創新想法之後,先在校內各類試驗基地、測算中心進行反覆測試,獲得成功之後,再應用在面向社區、面向農村的志願服務中,發揮積極的作用。這樣,大學生志願者就不是“死讀書、讀死書”,而是善於吸收科技力量,勇於開展實踐探索,從而爲讓志願服務活動積累智慧的力量。
第三、善於提煉大學生的智慧結晶
華中科技大學團委、青年志願者協會非常重視大學生的奉獻和創造,在面向社會服務、面向羣衆服務的同時,也不斷總結提升大學生志願者的特色做法、成功經驗,相互學習、共同提高。近年來,我幾次應邀爲華科大的志願服務進行授課輔導、調查分析,有時候是線上交流,有時候是線下交流。如前述大學生志願服務優秀品牌項目,就是在一年、兩年、三年的過程中,青年志願者協會鼓勵大學生不斷整理服務經驗,不斷提煉科學規律,不斷提高助人效能。同時,邀請專家學者、專業人員進一步地總結提升。大學生志願服務優秀項目在校內廣泛傳播,激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激勵越來越多的團隊仿效;在校外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讚賞,激發大學生志願者的榮譽感和自豪感。這就有利於激勵大學生堅持志願服務、做好志願服務,實現助人育人的“雙功能”。
第四、善於褒獎大學生的智慧貢獻
大學生志願者奉獻愛心熱情、貢獻智慧力量,積極做好志願服務的時候,也非常需要獲得學校和社會的認可,非常需要獲得學校和社會的獎勵。因爲,大學生是人生的成長期,參與志願服務的回饋激勵能夠激發他們的自豪感與榮譽感,能夠引導他們更加熱愛公益事業,更加樂於關愛助人。華中科技大學從多方面、多層次構建大學生志願服務的褒獎機制。既有對大學生參與普通志願服務,在關愛探訪、細微服務中作出貢獻的進行客觀記錄;也有對大學生參與專業服務、貢獻智慧力量展示項目的平臺。這樣,就鼓勵大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和興趣愛好,參與各種類型的志願服務,在爲社會他人奉獻的過程中,也獲得自己的快樂、充實和成長。
大學生志願者“貢獻智慧力量”,是志願服務發展的新趨勢,也是提高志願服務質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徑。我們以華中科技大學志願服務項目爲例,進行介紹和分析,希望給大學生志願者參考借鑑。歡迎大交流分享。
作者:譚建光(1960年10月——),教授。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原副會長,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理事,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理事,廣東省社工與志願者合作促進會榮譽會長。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