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上演“比舞”大會
機器人盛裝出場 攝影/本報記者 宋霞
近日,2025年華北五省(市、自治區)大學生機器人大賽舞蹈專項賽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舉行,這也是第一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外圍賽集體舞蹈賽的預選賽。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現場勝出的8所學校將於8月14日至17日登陸國家速滑館,參加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外圍賽。
據瞭解,此次比賽共有來自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等地的近20所高校的24支隊伍參加。比賽現場,舞臺佈景、特色妝造、粉絲應援一應俱全。“千手觀音這麼難的舞蹈也能復刻。”盛裝打扮的人形機器人舞團引得臺下觀衆發出陣陣驚歎。
來自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的“機儺萬象隊”以傳統儺戲爲靈感改編舞蹈,將非遺文化與機器人結合;來自北京聯合大學的機器人出場自帶啦啦隊氣場,胳膊上戴着小綵帶上下揮舞,在小虎隊的《青蘋果樂園》律動中起舞;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扭動比斯兔隊則結合2025年國家“體重管理年”政策,以情景劇的方式引入舞蹈,將大衆生活嵌入機器人的舞姿中;來自集寧師範學院的機甲舞動先鋒隊將東北二人轉引入機器人舞蹈,當小機器人們和着“東北的冬,刮西北的風”的旋律甩起手絹時,人羣中爆發出響亮的笑聲。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這次帶了兩支機器人隊伍參賽,兩個作品分別是千手觀音和儺戲。隊伍負責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2023級自動化專業學生蘇君碩告訴北青報記者,從上個月接到參賽任務起,大家每天都在熬夜訓練舞蹈的卡點。
爲了復刻真人儺戲手部快速顫動的效果,團隊進行了多次嘗試,最終才確定一個最爲合適的速度,在保證呈現效果的基礎上儘可能降低舵機發熱程度,避免機器人停機。此外,爲實現複雜動作的協調化,團隊成員需要每隔五或十秒對動作參數進行細調。據瞭解,團隊成員共有三十人,其中大部分來自計算機、自動化、物聯網和電氣等專業。他們在這次比賽中通力合作,各展所長,凝結出學科交融的碩果。
除了技術上的精益求精,舞臺佈景、服裝、燈光等都成爲不可忽視的細節。來自北京聯合大學的吉祥三寶隊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機器人的多數服裝都由隊員們自制。“手藝不是很好。但爲了達成與舞蹈的高契合度和風格化,隊員們還是迎難而上。”
由於備賽時間緊張,對效果的高要求使得參賽隊員們在一個月內練就了十八般武藝,舞臺置景、燈光排布、機器人關節維修等都成爲必備技能。
多所高校在機器人領域成果轉化成績顯著
機器人產業是北京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全市重點佈局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也是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的關鍵領域。北京市教委高教處處長李驚濤表示,北京市教委在支持機器人學科建設、學科競賽及產業發展方面開展了多項工作。學科競賽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北京市教委重點支持的華北五省機器人大賽,已有十幾年歷史。今年創新結合首屆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作爲預選賽,爲高校隊伍搭建了通往國際賽事的階梯。
李驚濤介紹,2025年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是全球首個以人形機器人爲核心的綜合性盛會,涵蓋26個競技與應用項目,北京市教委將其納入市級大學生學科競賽體系,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具體承接高校賽事組織工作,助力高校團隊在國際舞臺展示技術成果。
據瞭解,目前北京已有15所高校開設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2024年招生395人;另有十幾所高校開設機器人工程專業碩士、博士學位。多所高校在成果轉化方面也成績顯著:北大在手術機器人、北工大在外骨骼機器人、北建大在建築巡檢機器人、北航在物流機器人系統等領域均有良好成果。
本組文/實習生李如意李桂妃本報記者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