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組歌《山河的迴響》創作研討會在蓉舉行

“涼山,是一個滿溢着歌聲與詩意遠方的地方!”近日,由涼山州文聯主辦的“邁步鄉村振興新徵程涼山實踐——大型組歌《山河的迴響》創作研討會”在成都舉行。現場,來自北京、四川、陝西、遼寧等地的音樂人與涼山文藝界人士齊聚一堂,圍繞組歌的創作方向、文化根基、藝術表達與落地實踐展開深入探討,爲這部展現涼山鉅變的音樂史詩,注入思想深度和創新靈感。記錄時代 用音符串聯起涼山的山河鉅變  “《山河的迴響》不僅是藝術的表達,更是時代的記錄。”涼山州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安圖介紹,組歌以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爲故事線,以鄉村振興爲敘事脈絡,以涼山14個世居民族的集體記憶和山川風物爲底色,通過音樂語言展現這片土地從脫貧攻堅到振興發展的壯麗歷程。“我們希望用音符串聯起涼山的山河鉅變,將涼山14個世居民族的團結奮進、萬千百姓的追夢足跡、翻天覆地的山鄉鉅變,凝練成可聽可感的藝術史詩,讓世界聽見這裡的人民如何以感恩之志持續奮鬥,用雙手創造幸福,用團結繪就未來。”安圖希望將這部承載涼山文化根脈與時代精神的組歌作品,打造成爲本土民族音樂創新突破的里程碑。  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涼山州音協副秘書長羅木果分享了《山河的迴響》創作幕後:“組歌打破傳統主旋律作品的單一敘事,採用‘史詩感與煙火氣並存’的表現形式,以小視角反映大情懷,既有獨唱、對唱、合唱等聲樂藝術的多維碰撞,也有民族器樂與流行編曲的跨界融合。作品巧妙嫁接彝族高腔、月琴彈唱等民族元素,同時以現代音樂鋪陳時代氣象,讓‘泥土芬芳’與‘國際表達’共鳴。”專家聲音 集中資源打造1-2首爆款曲目  四川省音樂家協會秘書長楊小蘭、北京市音協副秘書長郭孟南、山西省歌舞劇院簽約作曲家張偉,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遼寧省青年詞曲作家譚楊等,圍繞《山河的迴響》主題表達、創作思路、藝術結構等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郭孟南着重強調地域文化賦能與市場轉化路徑。他認爲,創作需強化“文化的在地性表達”,即立足涼山本土特色,就地取材,將涼山豐富的地域文化基因深度融入作品內核,集中資源打造1-2首兼具藝術高度與傳播力的“爆款”曲目,通過持續釋放“爆款”作品的名片效應,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輕歌舞劇IP,實現藝術價值與市場價值的雙重突破。  張偉認爲,在創作過程中“應巧妙處理作品文化根脈與當代審美的融合度,科學規劃傳統風、雅、頌藝術元素的結構比例。”譚楊提出,可以借鑑“音樂劇敘事+電影原聲質感”的模式,打造一部既連貫又富有張力的音樂作品。楊小蘭則希望涼山集中打造一批既能綻放時代光彩、又能沉澱文化厚度的傳世之作。  研討會現場,《山河的迴響》主創人員吳永波、何萬敏、克惹丹夫、克惹曉夫、楊智聰等,也圍繞如何在創作中彰顯涼山文旅特色,通過藝術形式展現涼山的多元文化和時代變遷等進行了探討。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