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基地易遭襲 美軍化整爲零

香港媒體指出,美軍將部隊分散到廣闊的地理區域,以抵禦潛在的先發制人打擊,提高戰場存活率。圖爲喬治亞特比利西附近的軍事基地。(新華社)

隨着中國軍事實力崛起,解放軍在西太平洋地區已成爲美國「強大的對手」。香港《南華早報》5日報導指出,五角大廈在西太從原來的霸權戰略轉變爲全新的戰略現實,這一戰略被描述爲「靈活作戰部署」、「擴大機動性」,或許最具說明性的說法叫「分散和生存」,其目標是將軍隊分散到廣闊的地理區域,以抵禦潛在的先發制人打擊,提高戰場存活率。

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的國際安全計劃主任羅傑文(Sam Roggeveen)表示:「美國正在廣泛分散他們的部隊,因爲大型基地容易受到飛彈攻擊。強調生存是正確的,因爲美國在亞洲建立的存在,不是爲贏得與中國的戰爭,而是爲了在戰爭中生存下來。」

事實上,五角大廈本身也承認,解放軍現在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在向國會提交的最新報告中,五角大廈描述解放軍是「一個日益強大的國家力量工具」,擅長聯合行動,並具備先進的指揮控制、情報、監視和區域拒止能力。

針對解放軍在防空、空中力量、遠程精準打擊飛彈、海軍艦艇部署方面的發展,五角大廈的報告提及,共軍的飛彈不僅能夠打擊包括美國本土在內的太平洋範圍內的目標,海軍艦艇數量超越美軍,甚至援引專家「警告」─如果不顯著提升反艦和地對空飛彈能力,美國海軍可能會面臨自二戰以來從未見過的挫敗。

《南華早報》稱,五角大廈的報告內容,還提到美軍可能介入潛在臺海衝突的情況。報導注意到,最近一些軍事兵推結果,爲美軍描繪一幅更爲嚴峻的場景,表明解放軍日益增強的實力可能在潛在衝突的初期就能壓制美軍,而美軍應當用無人機等技術和「擴大機動性」這樣的戰略來奪回優勢。

報導引述美國愛荷達州樹城州立大學(Boise State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艾倫(Michael Allen)的觀點稱,「美國的戰略是部署具有足夠威懾能力的部隊,以遏制武力的使用,其目標是安撫盟友和夥伴,並建立強大的夥伴關係,以阻止中國在該地區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