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督”速提質辦實事 “亮燈行動”暖民心

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夜幕降臨,廣西大新縣桂圓南路散步的居民絡繹不絕,沿着步道緩緩前行。72歲的退休教師黃紹文牽着孫女的手,腳下的道路被路燈照得亮堂堂,他笑着說:“以前這段路黑黢黢的,晚上出來總擔心絆倒,現在燈一亮,心裡踏實多了!”這溫暖的夜景,源於一個月前大新縣對縣城路燈問題的集中維修改造。

羣衆呼聲催動“亮燈行動”

今年5月底,大新縣人大常委會收到多位羣衆反映:“縣城不少路段路燈長期不亮,晚上出行太不方便”“迎賓大道的路燈忽明忽暗,學生晚自習回家不安全”……羣衆的訴求被迅速梳理彙總,列入大新縣人大民生督辦賬簿。

“羣衆的急難愁盼就是我們的工作導向。”大新縣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對縣城區路燈運行情況開展專項調研視察,針對發現的路燈損壞、亮度不足、線路老化等問題,提出整改建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限期落實維修改造工作。

“路燈不僅是照明工具,更是民生‘指示燈’,關係到羣衆的安全感與幸福感。”參與調研的大新縣人大代表許萬術表示,必須儘快推動問題解決。6月5日,由縣住建、安平集團、電力等部門組成的“路燈改造攻堅工作組”迅速成立,一場旨在解決“出行難”的“亮燈行動”就此啓動。

工作組第一時間召開碰頭會,明確“一週排查、兩週整改、三週驗收”的時間表。“我們分成2個小組,白天查線路,晚上看亮度,把每盞不亮的路燈都登記造冊。”大新縣住建局工程負責同志帶着隊員們扛起梯子、拿着檢測儀,逐條街道排查,並一一在本子上面詳細記錄着“民生街12號燈杆線路老化”“江濱路35號燈具損壞”等問題,整整列出縣城區28條市政道路1152盞故障路燈需要維修故障點。

多方聯動跑出整改“加速度”

“必須在一個月內讓縣城區每一盞路燈亮起來!”大新縣委、縣政府發出了“軍令狀”。針對排查出的線路老化、燈具損壞、供電故障等三類主要問題,大新縣人大照單對症下藥,督促工作組細化分工:住建部門負責協調施工,安平集團牽頭維修更換,電力公司保障供電線路通暢,形成閉環工作機制。

“這段路是學生放學的必經之路,早一天修好路燈,孩子們晚自習後通行更方便安全了。”在迎賓大道民族中學路段,工人白天頂着高溫天氣趕進度。爲了不影響羣衆白天出行,有些路段的維修工作都在夜間進行。在更換江濱路路燈時,由於部分燈杆位於綠化帶內,大型機械無法進入,工人們就肩扛手擡,把重達幾十斤的燈具一件件運到現場。

整改過程中,大新縣人大監督小組每週都進行跟蹤督查。“我們不僅看進度,更注重看質量。”監督小組成員周瑞偉說,他們隨機抽查已修復的路燈,用照度儀測量亮度,確保每盞燈都達到標準。

燈火璀璨照亮幸福生活

7月20日晚,隨着最後一盞路燈調試完畢,大新縣城28條市政道路1152盞的路燈全部恢復照明。站在縣城最高樓遠眺,縱橫交錯的街道被路燈勾勒出清晰的輪廓,如同一條條發光的紐帶,串聯起城市的煙火氣。

在城北市場做水果生意的陸榮妹,收攤時間比以前推遲了一個小時。“以前路燈不亮,晚上8點就得收攤,現在燈亮了,顧客增多了,一晚能多賺幾十塊錢!”她一邊麻利地給顧客稱水果,一邊笑着說。

江濱路上,跳廣場舞的阿姨們隨着音樂翩翩起舞,領隊的樑秀蓮說:“以前路燈暗,大家跳得不盡興,現在燈光足,來跳舞的人比以前多了一半,連隔壁小區的羣衆都過來加入我們行列。”

更讓羣衆暖心的是,整改並非“一修了之”。工作組還建立了路燈長效管護機制,安排專人每天巡查,市民還可通過政務服務熱線隨時報修。“現在不僅燈亮了,服務也更貼心了。”家住明仕路的居民張國強說。

“一盞盞路燈照亮的不僅是街道,更是照進了羣衆的心坎,增添了城市生活暖意和氣息。”大新縣人大常委會三級調研員農志夫表示,解決路燈問題看似小事,卻是關乎羣衆幸福感的民生大事。下一步,大新縣人大常委會將繼續聚焦羣衆“微心願”,持續跟蹤監督,督促相關部門把民生實事辦實辦好,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羣衆。(樑桂花、趙福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