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戲看北京”| 北京交響樂團與北京民族樂團同奏 “運河華章”,用旋律繪就紅色精神長卷
“七一”主題演出
01
“運河華章·中國紅”北京交響樂團與北京民族樂團聯合音樂會
看點
在紀念抗戰勝利80週年與中國共產黨成立104週年的歷史交匯點,《運河華章·中國紅》應運而生。作品將於7月1日在北京藝術中心首演,以混編室內樂的創新形式向兩大重要歷史時刻致敬。作品將交響織體與民族音樂基因深度交融,以音符爲筆,在歷史與現實的交響中,勾勒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圖譜。當激昂的旋律響起,既有浴血抗戰時期中華兒女保家衛國的磅礴豪情,又有對故土家園深沉眷戀的細膩表達,家國情懷的共鳴在樂聲中激盪迴響。
從黃土高原的悲壯號子到江南水鄉的溫婉曲調,作品以音樂爲紐帶,串聯起中華大地的風土人情,通過傳統與現代音樂語言的對話碰撞,每一個音符都成爲歷史記憶的鮮活載體,既傳承着抗戰精神的紅色基因,又彰顯出新時代中國音樂守正創新的蓬勃生命力,讓聽衆在震撼心靈的旋律中,深切感悟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
曲目介紹
音樂會精選《珊瑚頌》《沂蒙山小調》等經典歌曲,由雷煥然等名家改編,在西洋管絃樂與民樂的共同演繹下煥發新聲;小提琴獨奏家張瑩演繹《漁家姑娘在海邊》,琴絃下流淌生活中的詩意;朝鮮族歌唱家卞英花攜伽倻琴彈唱《阿里郎》,馬頭琴演奏家張鐸奏響《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展現民族風情。更有《十送紅軍》《紅梅贊》等崢嶸記憶,與《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探清水河》等時代新聲交織,共繪山河畫卷。
演出曲目
合奏《珊瑚頌》
胡士平、王錫仁 曲 雷煥然 改編
合奏《沂蒙山小調》
李林 曲 雷煥然 改編
小提琴與樂隊《漁家姑娘在海邊》
王酩 曲 雷煥然 改編
合奏《誰不說俺家鄉好》
呂其明、楊庶正、肖培珩 曲 雷煥然 改編
合奏《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王琪 曲 雷煥然 改編
合奏《十送紅軍》
朱正本 曲 崔薇 改編
合奏《山歌好比春江水》
柳州《劉三姐》創編組 編曲 崔薇 改編
合奏《望春風》
鄧雨賢 曲 崔薇 改編
伽倻琴彈唱與樂隊《阿里郎》
朝鮮族民歌 崔薇 改編
馬頭琴與樂隊《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烏蘭託嘎 曲 崔薇 改編
合奏《紅梅贊》
羊鳴、姜春陽、金砂 曲 賈璞真 改編
合奏《在那東山頂上》
張千一 曲 賈璞真 改編
合奏《萬泉河水》
吳祖強、杜鳴心等 曲 戚浩笛 改編
合奏《人說山西好風光》
張棣昌 曲 戚浩笛 改編
合奏《探清水河》
北京民俗小曲 戚浩笛 改編
曲目如有變更請以現場爲準
指揮介紹
▲指揮:張鳴
北京民族樂團首席指揮;甘肅省歌舞劇院首席客座指揮,安徽民族樂團首席客座指揮,天津歌舞劇院客席指揮,廣西民族樂團藝術委員會指導專家,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指揮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少年民族樂團常任指揮;“不亦樂乎”中國民族室內樂團藝術總監。自幼受父親張福全指引學習音樂,2018年正式開啓職業指揮道路,與他人共同創作有《鼓炫》《山與水的呼喚》等民族管絃樂作品。
院團介紹
▲北京交響樂團
北京交響樂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引領,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藝術爲人民的服務宗旨,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宣傳部和市文旅局的堅強領導下,始終貫徹落實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在培根鑄魂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爲,在明德修身上煥發新風貌,以義不容辭、重任在肩、大有作爲的強烈職責使命感致力於推動中國交響樂事業發展,爲繁榮首都文藝市場、助推文化中心建設發揮着應有的積極作用。
被譽爲“首都明珠交響樂團”的北京交響樂團,成立於1977年10月,隸屬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上世紀90年代,北京交響樂團在時任藝術總監譚利華的領導下,進行了重大改革與調整。2020年聘請我國著名指揮家、打擊樂演奏家李飈擔任藝術總監和首席常任指揮。作爲中國首都北京音樂文化的親歷者、見證者和創造者,該團在成立和發展的43年中,憑藉高度的職業化標準、嚴謹的演奏技藝、豐富廣泛的曲目和深厚的音樂修養,使得北京交響樂團成爲中國最受歡迎和國際頗有影響力的樂團之一,贏得了世界性的廣泛關注與讚譽。
北京交響樂團多次代表國家及首都參與大型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並多次出訪德國、英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捷克、波蘭、克羅地亞、匈牙利、土耳其、斯洛文尼亞、塞爾維亞、韓國等國,並在全國各地和港澳臺舉辦巡迴演出。2001年至2017年八度載譽完成了歐洲巡演,獲得歐洲評論界極高的評價。2013年樂團首次登上美洲大陸,對墨西哥、美國進行了爲期兩週的巡演,美國發行量最大的華盛頓郵報通欄標題稱——“北京交響樂團掀起古典音樂熱潮”。
北京交響樂團從1994年就開始致力於廣泛而深入的普及交響音樂會。其足跡遍及北京的軍營、廠礦、學校、社區以及中國的各大音樂廳和高等院校。在二十多年的普及足跡中,北京交響樂的普及音樂會多達近千場,涉及不同職業和不同年齡的觀衆人數上百萬人次。2016年,由北京交響樂團發起的“首都市民音樂廳”,倡導“百姓身邊的交響樂”,推動古典音樂走進首都市民的日常生活,成爲首都公共文化的惠民品牌。
▲北京民族樂團
北京民族樂團於2015年9月正式組建,隸屬於北京演藝集團,其前身爲北京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是北京市屬文藝表演團體之一。樂團自成立以來先後舉辦了《北京迴響》《國樂耀中華》《國樂大典》等大型民族音樂會,創作推出了民族音畫《燕京八景》、民族管絃樂《新國門暢想》、民族管絃樂組曲《中軸》、豐子愷漫畫主題協奏組曲《漫彈》、民族交響詩《大運河》等大型民族管絃樂作品,同時樂團在演出形式上不斷探索創新,先後創作上演了多媒體情景音樂會《五行》、打擊樂兒童劇《尋找最後一滴水》、國樂劇《春江花月夜》、流行國樂《國潮》《國風》《國漫》以及融合音樂會《國樂的搖擺》等一系列時尚現代的精品演出項目。“新年音樂會”“週年音樂會”“中華四季”“新銳系列”“城市之間”等已成爲樂團的品牌演出項目連續舉辦多屆。樂團打造的品牌活動項目“北京鼓樂節”“北京國樂節”“自古英雄出少年”也已成爲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活動每年舉辦。樂團精心打造的兩支演出團隊“玖樂室內樂組合”“玖木打擊樂組合”已成爲品牌演出團隊,多次參加重大演出活動。由樂團文化活動部組建的北京民族樂團附屬青年愛樂國樂團、附屬少兒打擊樂團、附屬少兒彈撥樂團三支非職業團隊爲民族音樂的普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樂團積極探索國樂與互聯網的融合,在微信視頻號推出了三場不同主題的“國樂最現場”豎屏直播音樂會,爲國有院團線上演出做出了有益的嘗試,樂團打造的虛擬音樂廳【國樂府】上線以來推出衆多音樂活動及演出項目,爲演藝新空間的開拓做出了積極的探索。人才是事業發展的保障,近年來樂團人才輩出,宋藝博、杜朋朋、鄭楊、李雨涵等一批年輕音樂家在各類大型演出中展露才華。北京民族樂團將立足北京、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創排具有中國氣派、北京風格、符合當代審美的音樂作品,守正創新,傳承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爲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做出貢獻。
掃碼購票
時間:7月1日
地點:北京藝術中心
02
話劇《紅色的起點》
中國國家話劇院
看點
話劇《紅色的起點》是中國國家話劇院在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推出的重點劇目,由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任總導演,羅蘭任導演,以當代的審美觀照史實,着眼歷史人物塑造,既強調青春洋溢的革命氣質,又注重開天闢地的歷史思辨與史詩格局。
該劇以葉永烈先生的長篇紀實作品《紅色的起點: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實》爲創作藍本,在忠於文獻史料的基礎上,調整了原著的線性敘事結構,選擇1919、1920、1921年的三年“大事記”,以政論體與人物敘事交織的手法,將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革命先驅的思想交鋒濃縮於舞臺之上。
中共一大會址、老漁陽裡2號、新漁陽裡6號……主創團隊參考大量珍貴史料和歷史內容,採用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紀實手法,融合運用詩歌、歷史、紀實等多種表現形式,通過全劇五十多個角色的“羣像式”展現,化作一幕幕充滿生命力、感染力與思辨力的舞臺畫卷——既有《新青年》裡喚醒民族的疾呼,也有北大紅樓中點燃理想的講壇;既有上海石庫門匯聚革命星火的聚首,也有南湖紅船開啓偉大征程的啓航。
掃碼購票
時間:7月1日
地點:國家大劇院
03
歌劇《長征》
國家大劇院
看點
國家大劇院原創中國史詩歌劇《長征》是國家大劇院爲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委約創作的原創歌劇,以現實主義手法再現那段“苦難的輝煌”。自2016年7月1日首演以來,已成功上演了十二輪共逾60場,場場演出一票難求,印證了紅色經典的強大票房號召力,充分反映了社會各界及廣大觀衆的支持與厚愛。
歌劇《長征》由印青作曲、鄒靜之編劇,田沁鑫導演率多位享譽國內外的主創藝術家,以音樂再現紅軍長征的壯麗史詩。劇中將雲貴、西藏等地方音調融入交響樂框架,創作出《三月桃花心中開》《寒夜中》等經典唱段。閻維文飾演的彭政委,以渾厚嗓音唱出“爲了勝利,向着未來”的豪情;王宏偉飾演的平伢子,在犧牲前高亢詠歎“我捨不得離開紅軍”。這些閃爍着人性光輝的角色,高揚理想與信念,將爲了革命理想而奉獻出青春與生命的先烈屹立於歌劇舞臺。
富有建築感的舞美設計、豐富的多媒體視覺效果、中國藝術特有的寫意精神,以及恢弘磅礴的音樂筆觸,將長征沿途不同地區的地理風貌與人文風情呈現在舞臺上。更通過刻畫戰爭的激烈殘酷與自然環境的艱險,來突顯紅軍戰士不畏懼任何險阻的堅韌。
掃碼購票
時間:7月1-2/4-6日
地點:國家大劇院
04
話劇《狼煙北平》
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沃沐鼎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看點
話劇《狼煙北平》改編自都樑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是“家國五部曲”中首部登上話劇舞臺的作品。導演張肖突破既往創作風格,首次嘗試愛國主義題材,通過年輕戲劇人的視角重構經典文本。
本劇以抗戰時期北平城內國共日三方勢力角逐爲歷史框架,圍繞文三兒、方景林等市井人物展開敘事。通過人力車伕文三兒的生存軌跡,串聯起革命志士、情報人員等多元羣體,在動盪時局中塑造小人物的英雄羣像。
“以文學觸碰舞臺,用舞臺‘立體’文字”。張肖導演通過“平民史詩”的創作理念,將歷史厚重感與當代劇場語彙結合,引發觀衆對家國情懷的共情。
掃碼購票
時間:7月12-13日
地點:順義大劇院
05
崑曲《李佩先生》
北方崑曲劇院
看點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60年前,巨大的蘑菇雲從羅布泊騰空而起,“東方巨響”震驚世界,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爲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爲中國脊樑謳歌,北方崑曲劇院傾力打造了原創當代題材崑曲《李佩先生》。同時,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以及迎接“七一·建黨節”到來之際,這部劇承載着雙重時代意義。它以謳歌科學家精神爲核心,既是對抗戰先輩們不屈精神的致敬,也是爲黨的生日獻上的一份深情賀禮,彰顯出獨特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該劇從李佩與郭永懷在西南聯大於國難中邂逅鋪陳開來,巧妙地通過女性視角,講述了傳奇伉儷李佩與郭永懷浪漫而非凡的事業、情感與生活歷程。以細膩的筆觸及波瀾壯闊的氣勢,撰寫了一部瑰麗的英雄浪漫主義個人史詩,在生動塑造一位傑出教育家形象的同時,展示出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艱辛創業史,弘揚了“兩彈一星”精神和海歸赤子的家國情懷。
掃碼購票
時間:7月1-2日
地點:天橋劇場
左右滑動,點擊圖片查看更多
精選劇目
01
話劇
話劇《長安的荔枝》
西安話劇院、事吾劇戲
看點
話劇《長安的荔枝》改編自馬伯庸高口碑神作,以唐代詩人杜牧筆下“一騎紅塵妃子笑”爲靈感,揭開大唐“最強物流”背後的社畜血淚史!
劇情以“如何將三日即腐的荔枝送到長安”爲核心懸念,展開硬核“古代極限運輸”大戲。主人公在瘋狂趕“Deadline”中,逐漸看清權力遊戲的荒誕,最終以“反叛者”姿態挑戰權威,將個人成長弧光昇華爲對時代宿命的抗爭。
該劇沿襲馬伯庸的時空張力,將小人物的亂世生存之道提煉爲普世寓言。導演團隊重走“荔枝之路”,從廣州自駕至西安,親歷途經之地的風土人情,將沿途的蒼茫山河與市井煙火熔鑄於舞臺細節之中。
掃碼購票
時間:7月12-13日
地點: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話劇《海鷗》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看點
波瀾不驚的海面上,有無數海鷗棲息;
暗流涌動之中,每隻海鷗都將飛向自己的歸宿。
即將於7月2日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再度上演的《海鷗》,在導演濮存昕的指導下,北京人藝的青年演員以戲劇的方式共同完成一次關於理想與現實命題的演繹與闡發。
《海鷗》的敘事是散碎的,卻又屢屢精準地命中着人類本真的精神狀態。契訶夫以細膩的筆觸,入微的觀察,描摹出了在理想與現實間努力生活的人間羣像,讓每一位觀衆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掃碼購票
時間:7月2-6/8-11日
地點:北京國際戲劇中心
莎士比亞經典喜劇《第十二夜》
國家大劇院
看點
國家大劇院繼《哈姆雷特》《暴風雨》《仲夏夜之夢》等莎士比亞劇作成功製作後,邀請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王劍男,攜手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以“讓經典活在當下”的理念,對《第十二夜》進行了大膽而精妙的重構。
全劇節奏輕快,笑料升級,大膽地摒棄古典沉重,賦予輕快緊湊的現代節奏。劇本經過更接地氣、詼諧幽默的口語化改編,讓莎翁的智慧與諷刺直抵當代觀衆心扉。
莎士比亞的舞臺,是人類情感與智慧的永恆試驗場。國家大劇院製作莎士比亞經典喜劇《第十二夜》,不僅是對經典的深情致敬,更是一場用現代劇場語法與莎翁精神展開的生動對話。它讓我們在開懷大笑之餘,照見愛情中的盲目與勇氣、僞裝下的真心與荒誕。
掃碼購票
時間:7月26-27/29-30日
地點:國家大劇院
話劇《兩京十五日》2022版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
看點
舞臺劇《兩京十五日》2022版是作家馬伯庸首部改編爲舞臺劇的作品,150分鐘濃縮近70萬字的原著精華。縝密的細節、生動的人物、連續反轉的高能劇情,讓你在緊張刺激的劇情中思考人性與生命的意義。
《兩京十五日》取材於《明史》中關於明宣宗朱瞻基的一段真實歷史——“夏四月,以南京地屢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璽書召還。六月辛丑,還至良鄉,受遺詔,入宮發喪。”短短几句、寥寥數筆,點石成金般的化作一篇跌宕起伏的緊張故事。
戲劇大師趙淼導演傾力加盟,曾指導舞臺劇《迴廊亭殺人事件》《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等多部爆款口碑佳劇。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燈光設計、國家一級舞美設計任冬生老師擔任視覺總監。此外還有多位業界知名主創加盟,助力打造全方位升級的音、視、覺絕佳觀劇體驗。
掃碼購票
時間:7月4-5日
地點:世紀劇院
話劇《對稱性破缺》
話劇九人
看點
在話劇九人民國系列作品中,《對稱性破缺》彷彿一片時間的海。它以輕快浪漫的舞臺呈現,僅三位演員“一人千面”的精湛演繹,繪就一幅妙趣橫生的時代圖景。
舞臺上,一把“時間之尺”綿長延展,折射的光線記錄着白手起家的清華園、風乎舞雩的西南聯大、不曾有答的越洋書信。
葉啓蓀、吳大有、瞿健雄,以及與他們生命交錯的幾代物理學人前赴後繼,走在人生的起起伏伏間。
掃碼購票
時間:7月12-13日
地點:二七劇場
話劇《每一件美妙的小事》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看點
單人劇《每一件美妙的小事》中文版改編自英國編劇鄧肯·馬克米蘭和喬尼·多納霍的作品,以受抑鬱症困擾的主人公爲第一視角,細緻演繹了主人公與患抑鬱症的母親及身邊人的故事,真實再現了抑鬱症患者的生活狀況。
《每一件美妙的小事》並不是想就抑鬱症的話題給出一個答案,而是提供一個視角——主人公經歷過掙扎的痛苦,經歷過未知的恐懼,經歷過堅持的孤獨,但找到了想要自愈的慾望與實現自愈的勇氣。
本劇希望通過戲劇的能量,引起更多人對抑鬱症的正視,不污名化心理疾病,理解抑鬱症患者,關愛自己和身邊人的心理健康,因爲如劇中所說:“這沒有什麼丟臉的”。
掃碼購票
時間:7月2-6日
地點:國家大劇院
左右滑動,點擊圖片查看更多
02
戲曲
紀念王吟秋先生誕辰100週年—“秋聲然冉”白思然個人專場演出—京劇《碧玉簪》《鎖麟囊》
北京京劇院
看點
《鎖麟囊》劇情介紹
富家女薛湘靈自幼受母溺愛,出嫁時獲裝滿奇珍異寶的嫁妝鎖麟囊一隻。途中於春秋亭避雨,遇同日出嫁的貧女趙守貞,將鎖麟囊慷慨相贈。六年後湘靈因水災與家人離散流落他鄉,無奈入盧府爲僕。一日領小少爺在花園玩耍時,偶見盧家供在神案上的鎖麟囊,後經與趙守貞一番問答方知真相。在趙氏幫助下,湘靈一家團聚,二人結拜爲異姓姐妹。
《碧玉簪》劇情介紹
禮部尚書張瑞華女玉貞,許配秀才趙啓賢。玉貞表兄陸少莊因求婚被拒,買通媒婆,於婚前誆得玉貞之碧玉簪,僞造情書,婚夕暗投洞房離間,趙啓賢果疑玉貞不潔,怒而離去。後不顧母親勸告,冷待玉貞,玉貞抑鬱成疾。丫環小蕙告張母,張瑞華親至趙府質問,真相終得以大白。陸少莊畏罪而死。啓賢趕考得中,歸向玉貞賠禮,夫妻和好。
掃碼購票
地點:長安大戲院
7月12日 京劇《鎖麟囊》
7月13日 京劇《碧玉簪》
越劇《紅樓夢》
上海越劇院
看點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似一朵輕雲剛出岫。
只道他腹內草莽人輕浮,
卻原來骨骼清奇非俗流。
7月3日《紅樓夢》(尹袁版)
當寶黛初見的唱段響起,一段紅樓的故事緩緩流淌開來,中國古典偉大的文學作品在越劇舞臺上煥發出一種別樣的光彩,流光熠熠,明澈山川。
7月4日《紅樓夢》(徐王版)
《紅樓夢》作爲上海越劇院的保留經典劇目,有劇種代表作之稱,同《梁山伯與祝英臺》《西廂記》《祥林嫂》並列爲四大看家戲,凝結和承載着數代越劇藝術家的智慧和心血,經受了時代和觀衆的檢驗而愈發歷久彌新。
掃碼購票
時間:7月3-4日
地點:國家大劇院
北京曲劇《四世同堂》
北京市曲劇團
看點
《四世同堂》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爲主線,輔以北平小羊圈衚衕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實記述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形象描摹了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心靈震撼與反抗鬥爭。
曲劇版《四世同堂》突出了原著中三個家庭之中的老派市民祁家,以及小官僚小漢奸的冠家,着重墨於祁老人、瑞宣、韻梅,刻畫了日寇入侵下的北平百姓,從安於小家、彷徨無助,到悲憤抗爭,將“老北京人”豁達正直、友善詼諧,以及逆來順受、固守陳規、自命不凡的複雜個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掃碼購票
時間:7月8日
地點:中山公園音樂堂
評劇《花爲媒》
中國評劇院
看點
評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它有親切的民間味道,以唱功見長,唱詞清楚易懂,演唱明白如訴,形式活潑自由。
《花爲媒》是中國評劇院的經典保留劇目,擁有膾炙人口的唱段和鮮活的藝術形象,蘊含着評劇藝術獨有的風采。這部劇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清末民初,這是一個社會變革和思想解放的時期,傳統的婚戀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們開始追求自由戀愛和婚姻自主。《花爲媒》正是通過一系列生動的故事情節,展現了當時人們對於婚戀觀念的轉變和探索。
掃碼購票
時間:7月29日
地點:中山公園音樂堂
左右滑動,點擊圖片查看更多
03
音樂劇
音樂劇《大狀王》
西九文化區、香港話劇團
看點
這部曾於2022、2023年在香港兩度公演、引發轟動並一票難求的佳作,被觀衆與媒體譽爲“華語音樂劇之光”,開創了華語音樂劇的新高度。另外,音樂劇《大狀王》堪稱榮譽收割機:橫掃第三十一屆香港舞臺劇獎包括最佳製作、原創音樂等在內十項大獎,內地巡演前已累計斬獲近30項權威榮譽!
該劇講述了一段關於恩怨與救贖的傳奇:廣東狀王方唐鏡助紂爲虐,終招厲鬼纏身索命。爲求活命,他被鬼魂阿細脅迫,踏上了爲阿細心上人秀秀翻案的旅途……從憎恨到原諒,在千關萬難中撥亂反正,實現自我救贖。
香港話劇團資深演員、現任助理藝術總監劉守正,憑藉爐火純青的演技,將“方唐鏡”的多面性與複雜層次刻畫得入木三分;“阿細”飾演者鄭君熾則完美融合戲劇表演的精準與音樂表達的感染力,在深沉與詼諧間自如遊走。他們的演繹爲作品的藝術品質提供了堅實保證。
掃碼購票
時間:7月11-13/15-20日
地點: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意大利原版音樂劇《神曲》
意大利MIC公司
看點
該劇不僅是對但丁史詩《神曲》的重新詮釋,更是一場跨越時空、打破傳統界限的視聽盛宴。由9位才華橫溢的意大利歌手傾情演繹,將經典詩篇與現代搖滾、流行和歌劇多重音樂元素無縫融合,呈現出從搖滾地獄到歌劇天堂的震撼之旅。
無論是地獄的痛苦與掙扎,還是天堂的昇華與寧靜,歌手們通過精湛的高音演繹,深刻傳達了但丁詩篇中的情感張力。每一段高音的爆發都如天籟之音,帶有波切利特有的純淨與力量,讓觀衆深刻感受到音樂與靈魂的共鳴。
掃碼購票
時間:7月31日
地點:世紀劇院
音樂劇《夜幕下的哈爾濱》
金聖權、何亮辰等
看點
改編自著名作家陳璵同名經典
曾讓一代人徹夜難眠的「哈爾濱往事」
將在劇場重生
僞滿時期的暗涌、愛國人士的信仰
跨越國籍的生死局,字字皆刀鋒
看似註定爲敵的兩個男人
在槍口與棋局間
以信仰爲刃,劈開混沌的局
這個故事關乎戰爭與和平
更關乎信仰與現實的掙扎
這是歷史的回聲
唱給每一個在黑暗之中
尋找星光與希望的人
當刀刃上的旋律奏響
松花江頓時暗流涌動
歷史,彷彿得以在
琴鍵與歌聲中復活
掃碼購票
時間:7月11-13日
地點:北京保利劇院
音樂劇《熊貓》
成都成華蝶舞華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看點
這部以“萬物共生”東方哲學爲內核
融合川劇、嘻哈、非遺技藝的原創鉅作
將於7月25-26日登陸北京喜劇院
服裝設計採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及3D技術
妝發借鑑戲曲臉譜元素,盡顯國風魅力
演員們自創“熊貓語”爲舞臺注入滿滿活力
融合四川當地特色表演內容
呈現多樣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全場巧妙運用竹子元素完成舞臺調度
現場舞臺仿造熊貓真實生存環境
彰顯臻境電影感
爲觀衆帶來沉浸式體驗
掃碼購票
時間:7月25-26日
地點:北京喜劇院
左右滑動,點擊圖片查看更多
04
歌劇舞劇
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
國家大劇院、北京舞蹈學院
看點
《楊家嶺的春天》由北京舞蹈學院聯合國家大劇院出品製作,以舞蹈語言展開一幅生動的歷史圖景。作品將歷史場景與藝術表達融合,爲觀衆呈現兼具時代質感與舞蹈美學的舞臺敘事。該劇於2022年歲末成功首演,在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中嶄露頭角,贏得廣泛關注。
此後兩年間,主創團隊持續對劇目進行精心打磨——從人物關係的細膩刻畫、舞段編排的節奏優化,到服裝設計的時代還原,反覆推敲。經多次修改調整,三個舞蹈篇章的邏輯銜接更顯緊密,全劇情感流動也更趨酣暢,爲藝術品質的提升注入持續動力。
今年3月,《楊家嶺的春天》入圍第十四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終評,這一榮譽是對創作成果的權威肯定。如今,這部升級力作再度登上舞臺,讓我們共同走進劇場,回望那段生機盎然、吶喊覺醒的文藝“春天”,感受延安精神跨越時空的強大力量,見證《楊家嶺的春天》在藝術之路上的全新輝煌。
掃碼購票
時間:7月25-26日
地點:北京藝術中心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上海歌舞團有限公司
看點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將再次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劇中那“嘀嘀”的電波聲,如同穿越時空的紐帶,帶領觀衆重回那段波譎雲詭的革命歲月,喚醒大家血脈中的紅色基因。
這部國內首部“諜戰舞劇”自2018年底首演後便迅速“出圈”,斬獲業內外良好口碑。自首演以來,演出超過727場,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四百多場。同時,該劇還榮獲了第十六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大獎”以及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
舞劇沒有一句臺詞,卻憑藉舞蹈藝術的肢體語言,成功讓觀衆沉浸於諜戰的緊張氛圍與革命先烈的隱忍感情之中。它以獨特的舞蹈張力,將“忠誠”“信仰”化爲可觸可感的生命力量,用無聲的表演形式述說着動人心魄的傳奇。每每演出,總能聽到觀衆席傳來隱隱的抽泣聲,這是作品最真實的情感反饋。它喚醒了人們內心深處最樸素的情感:對信仰的敬畏、對愛情的珍視、對犧牲的痛惜。
掃碼購票
時間:7月25-27日
地點: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芭蕾舞劇《天鵝湖》《胡挑夾子》
俄羅斯芭蕾國家劇院
看點
被《華盛頓郵報》盛讚“兼具細膩質感與戲劇深度”、在世界舞壇斬獲多個權威獎項的俄羅斯芭蕾國家劇院,將於2025年,攜兩大傳世經典《天鵝湖》《胡桃夾子》,在天橋劇場重磅迴歸!
天鵝湖
《天鵝湖》是俄羅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創作的一部傑出芭蕾舞作品。它的浪漫形象成爲了世界各地芭蕾舞大師和編舞家們創作的靈感源泉,激發了世界各地芭蕾舞大師和編舞的創作。芭蕾舞《天鵝湖》講述了一個關於永恆而美麗的愛情、背叛、善與惡的故事,是一部廣受各國觀衆歡迎和喜愛的作品,成爲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胡桃夾子
1891年,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總監伊凡・弗謝沃洛依斯基邀請著名編舞家莫里斯・珀蒂帕與作曲家彼得・柴可夫斯基共同創作芭蕾舞劇《胡桃夾子》,並於1892年在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首演。其華麗壯觀的場面、詼諧有趣的表演,加之柴可夫斯基音樂賦予的強烈感染力,共同構成了《胡桃夾子》吸引萬千觀衆的獨特魅力。在這部作品裡,觀衆們能夠沉浸在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中,領略善良和真愛的力量。
掃碼購票
時間:7月17-20日
地點:天橋劇場
在巴黎的星空下 芭蕾明星精品薈萃
法國巴黎歌劇院
看點
當法國巴黎的浪漫基因
在舞臺璀璨綻放
當足尖躍動的優雅
碰撞盛夏七月的熱烈
今夏,璀璨星光匯聚舞臺
一場獨一無二的芭蕾盛宴即將啓幕
7月25-26日,14位來自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的首席明星舞者、首席舞者等將登臺國家大劇院,傾情獻演《在巴黎的星空下 芭蕾明星精品薈萃》,以足尖譜寫跨越萬里的藝術詩篇。
作爲法派芭蕾的起源地,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不僅僅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芭蕾舞團之一,也是衆多芭蕾舞者的夢想之地。從18世紀至19世紀上半葉,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一直是世界芭蕾藝術的中心,其作品支撐起了浪漫主義芭蕾的半壁江山。
《在巴黎的星空下 芭蕾明星精品薈萃》由舞團最受歡迎的舞者們組成的Gala全明星陣容,精心薈萃了多部傳世芭蕾舞名作的經典舞段,將以無與倫比的技巧與情感張力,爲觀衆帶來最純正的“法派芭蕾”,共同見證芭蕾傳奇的風采。兩天的演出節目不盡相同,節目安排上最大程度展現出了舞團實力與舞者特點,爲觀衆獻上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朝聖之旅。
掃碼購票
時間:7月25-26日
地點:國家大劇院
芭蕾舞劇《白蛇傳》
廣州芭蕾舞劇院
看點
多次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
榮獲第十八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
廣東省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締造網絡熱門話題流量
2023年8月,芭蕾舞劇《白蛇傳》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與觀衆朋友們首次見面後,便得到了觀衆們的高度評價,“舞臺極美”“劇情有新意”“值得二刷”等好評不絕於耳,讓衆多熱愛藝術的觀衆都對這部新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25年7月,芭蕾舞劇《白蛇傳》將重返京城,與您相約在舞臺之上。
芭蕾的優雅浪漫與中國家喻戶曉的經典傳奇故事結合,虛實的空間構建突顯主觀世界奇幻的⾊彩,詩畫同流的視覺審美整合科藝媒介融入豐富的戲劇形態……時隔近兩年,再次迴歸,這部《白蛇傳》可能會比你想象的更加新奇好看!
芭蕾舞劇《白蛇傳》:芭蕾足尖舞出不俗的白蛇傳奇
——《北京日報》
芭蕾舞劇《白蛇傳》將角色代入貫穿始終,對經典情節反轉處理,感受劇中主人公們的內心世界。
——《北京青年報》
整個舞美的設計凸顯北宋美學,浪漫唯美。表演中將崑曲、街舞、爵士音樂融合在一起。芭蕾舞劇《白蛇傳》把中華文化融進了每一個舞段、每一個場景、每一個道具中。
——《廣州日報》
掃碼購票
時間:7月4-5日
地點:天橋劇場
芭蕾舞劇《七夕》
遼寧芭蕾舞團
看點
芭蕾舞劇《七夕》取材於國人耳熟能詳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以新古典主義芭蕾爲展現形式,賦予經典故事以新時代唯美表達。這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次與藝術深度對話的機會。
法國編導Martin Chaix從中國水墨畫與書法中汲取靈感,通過遼芭舞者的精湛演繹,實現中式唯美與法式浪漫的創造性融合。他在古典芭蕾技術體系中有機融入現代編舞語彙與中國元素——舞者身姿如墨韻般輕盈流轉,舞步似書法筆觸般剛柔並濟,讓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在足尖藝術中兼具詩意意境與創新表達。這種跨文化的藝術解構,既保留芭蕾藝術的古典韻味,又讓傳統神話在當代舞臺煥發新生。
舞臺之上,舞者以靈動舞姿編織浪漫敘事,足尖起落間流淌着東方美學的含蓄與優雅;舞臺之下,激昂交響樂鋪陳情感張力,絃樂與銅管的交織爲古典故事注入磅礴氣勢。動靜相宜的藝術呈現,讓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在舞蹈韻律與音樂敘事中獲得雙重生命力,形成視聽交融的沉浸式體驗。
掃碼購票
時間:7月12-13日
地點:國家大劇院
左右滑動,點擊圖片查看更多
05
音樂會
2025打開藝術之門·2025暑期藝術節開幕音樂會
北京交響樂團
看點
歷經三十餘載深耕,“打開藝術之門”始終秉持“用藝術豐潤心靈”理念,以親民票價推動高雅藝術走進大衆,陪伴着一代代聽衆在藝術中成長,成爲了孩子們暑假期間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
本屆活動以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爲主場,演出豐富多樣,41臺劇目涵蓋國樂戲曲、古典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類型,北京交響樂團、北京民族樂團分別擔綱開幕、閉幕演出,匯聚中央芭蕾舞團、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中央民族歌舞團、北京京劇院、北方崑曲劇院、中國評劇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北京市曲劇團等院團,以及指揮家譚利華、小提琴家趙薇、鋼琴家盛原、豎琴演奏家王冠、吉他演奏家王震、單簧管演奏家塗鬆、小號演奏家郭翔、雙奧設計師張世騫等享譽國內外的藝術大家。
2025年北京“八喜・打開藝術之門—暑期藝術節”於7月4日開幕,“打開藝術之門”創始人之一、指揮家譚利華將領銜北京交響樂團演繹開幕音樂會演出。
指揮:譚利華
演出曲目
小約翰·施特勞斯:
春之聲圓舞曲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
南方玫瑰圓舞曲
皇帝圓舞曲
《蝙蝠》序曲
安娜波爾卡
狩獵波爾卡
愛德華·格里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Op.16
*曲目如有變更請以現場爲準
掃碼購票
時間:7月4日
地點:中山公園音樂堂
“中法文化之春” 紀念拉威爾誕辰150週年——利昂內爾·布蘭古耶、陳薩與中國交響樂團音樂會
看點
中國交響樂團在2024/25音樂季特別策劃“拉威爾系列音樂會”,以紀念這位法國作曲家誕辰150週年。本場音樂會將以“管絃樂色彩大師”的形象爲聽衆全面呈現拉威爾的藝術魅力,作爲該系列的收官演出亮點十足。
指揮:利昂內爾·布蘭古耶(法國)
指揮家布蘭古耶在歐洲享有盛譽,曾擔任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他的音樂表達和指揮風格極具個性,對拉威爾音樂色彩的理解和表現富有新意,與本場音樂會的主題完美契合。
鋼琴:陳薩
鋼琴家陳薩被英國BBC譽爲“當今最具魅力的鋼琴家之一”,她的演奏以乾淨利落的指觸與細膩似水的處理著稱。
掃碼購票
時間:7月6日
地點:北京音樂廳
“命運的迴響”/“德奧的浪漫”祖賓·梅塔與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音樂會
看點
祖賓·梅塔將率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來到國家大劇院,呈現19世紀意大利歌劇與俄羅斯交響的巔峰之作。
指揮:祖賓·梅塔
有着“東方魔棒”之稱的指揮泰斗
20世紀古典音樂界亞洲“代言人”
祖賓·梅塔與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等頂尖樂團合作超過50餘年,並被任命“榮譽指揮”;紐約愛樂樂團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音樂總監。
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是具有近百年曆史的名團(樂團1928年由意大利著名音樂家維托裡奧·圭創立),被世界各地的指揮家和觀衆視爲最優秀的樂團之一;獲得過包括格萊美在內的諸多獎項。
演出曲目
7月19日 “命運的迴響”
《西西里晚禱》序曲 威爾第
《阿依達》第二幕:芭蕾舞曲 威爾第
《命運之力》序曲 威爾第
E小調第五交響曲,作品64 柴可夫斯基
7月20日“德奧的浪漫”
《萊奧諾拉》序曲第三號 貝多芬
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作品37 貝多芬
鋼琴:安天旭
C小調第一交響曲,作品68勃拉姆斯
*曲目如有變更請以現場爲準
掃碼購票
時間:7月19-20日
地點:國家大劇院
左右滑動,點擊圖片查看更多
06
兒童劇
兒童劇《耗子大爺起晚了》
北京兒童藝術劇院
看點
著名作家葉廣芩的“京味兒童文學三部曲”首部《耗子大爺起晚了》,以北京小妞“耗子丫丫”的視角,用幽默京腔講述頤和園裡的童年往事,構建出充滿童趣的奇幻世界。由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創作的同名兒童劇,將於7月在南鑼劇場再度上演。
盛夏,被稱作“耗子丫丫”的女孩被爸爸送到頤和園,與大20歲的三哥同住。百無聊賴的她在充滿靈性的頤和園裡,發現了無處不在的耗子大爺、微服的烏龜丞相和復仇的苦海龍王,這些大人看不見的奇妙存在讓她的世界豐富起來。頤和園裡的大人們看待這個古靈精怪的女孩,用呵護與包容守護着她這株野蠻生長的小野花,共同書寫了一段名爲“長大”的難忘故事。
掃碼購票
時間:7月4-6/11-13/18-20/27日
地點:南鑼劇場
大型經典神話木偶劇《真假孫悟空》
中國木偶藝術劇院
看點
中國木偶藝術劇院《真假孫悟空》,曾斬獲北京市新劇目優秀劇目獎,以及木偶造型獎、製作獎、表演獎等多項殊榮。
該劇採用純木偶的表演形式,全方位調動偶型、杖頭木偶、布袋木偶、熒光木偶等多種木偶表演技巧。配合鼓點精準的武術動作設計,不但有上天入海的情景切換、齊天大聖的七十二變化、真假孫悟空的武藝對決,更有婀娜多姿的龍女翩翩起舞、亦真亦幻的海底世界。讓觀衆在傳統技法中感受木偶戲的獨特張力。
《真假孫悟空》不僅展現孫悟空的武藝高強,更以優美舞姿與動人音樂打造多元藝術體驗。誠邀您走進中國木偶藝術劇院,在傳統木偶技藝與神話敘事的碰撞中,共赴一場兼具文化底蘊與視聽震撼的藝術盛宴。
掃碼購票
時間:7月5-6日
地點:中國木偶劇院
兒童劇《嗨!小石獅》
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
看點
《嗨!小石獅》作爲“2025年上海舞臺藝術優秀作品展演”參演劇目,改編自兒童文學作品《夜明橋上的小石獅》。這部由中國、西班牙、英國藝術家共同創作的跨界作品,融合影像、音樂、木偶與肢體表演等多元形式,以創新姿態激活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生命力。
劇目以夜明橋上,五隻以中華文化中象徵守護平安、辟邪納吉的瑞獸石獅與小女孩珊瑚的傳奇經歷爲主線,巧妙融入中國傳統民俗與民間故事。
從孩童般純粹的視角展開敘事,通過跌宕起伏的情節傳遞石獅背後的文化精神:既有中國人對堅守責任、情義仁義的價值追求,也展現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這種兼具童真與深度的表達,打破年齡界限,讓不同代際的觀衆都能在故事中找到情感共鳴點。
掃碼購票
時間:7月5-6日
地點: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左右滑動,點擊圖片查看更多
大型活動
01
陳奕迅FEAR and DREAMS(恐懼與夢想)演唱會
看點
時隔10年
Eason帶着
FEAR and DREAMS
再次回到北京啦!
Eason通過層層遞進的主題和情感,呈現出“痛苦、和平、環保、生命、希望……”等內容,將藝術和哲學相融合於舞臺表演中,讓現場觀衆在沉浸式的觀演中,共同去探尋生命的意義,也讓大家得到了強烈的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