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豆製品年產值逾百億 李柏坊籲市府善用豆渣落實循環經濟
▲大溪豆製品年產值逾百億,李柏坊籲市府善用豆渣落實循環經濟。(圖/市議會國民黨團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桃園市議員李柏坊7日於市政總質詢中,針對觀光發展、交通建設與農業永續三大主題提出建言,期盼透過「文化、觀光、永續」的整合策略,打造大溪成爲桃園觀光與城市更新的亮點。他以桃園市「豆渣再利用計劃」爲例,說明大溪豆製品年產值逾百億元,但豆渣處理成本高達5億元!
建議,市府與工研院合作開發豆渣乾燥、發酵與再利用技術,製成飼料、寵物用品與高附加價值產品,成功落實循環經濟。經發局亦計劃於大溪科技園區設立「豆製品產業專區」,推動「桃園黃金豬」品牌,打造全國ESG綠色產業示範區。
李柏坊強調,大溪未來的發展藍圖應從文化觀光、交通建設到永續農業全面推動,讓「山水之鄉」轉型爲兼具人文、創新與環保的新世代城市,成爲桃園觀光新地標。大溪擁有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點,應整合「景點+活動」資源,規劃具在地特色的系列遊程,結合學校樂團、主題活動與節慶預告,形成完整觀光動線。
今年「花彩節」融入「帽子歌后」鳳飛飛的金曲與帽飾意象,成功結合農業與觀光,爲地方創生立下典範。此外,他建議持續優化「慈湖紀念雕塑公園」,保留具歷史價值之銅像,其餘可遷移至陵寢步道旁打造迎賓大道,結合燈光與景觀設計,重塑大溪文化意象。副市長與觀旅局長均表示此構想具創意,將與國防部及相關單位協調研議。
李柏坊提出「大溪夜間經濟」構想,串聯大溪老街、木藝生態博物館、中正公園崖線景觀、大溪橋及中莊吊橋等景點,打造浪漫夜遊廊帶。他建議於大溪橋設置可隨音樂節奏律動的燈光秀,並結合沿線高壓電塔投射燈光設計,讓電塔成爲夜間視覺新地標,活化都市景觀、營造「臺灣版巴黎鐵塔」意象。
觀旅局長陳靜芳迴應,構想創意十足,將與區公所及臺電研議可行性與光害影響評估。李柏坊同時關注大溪區多項重大交通建設進展,包括:大溪埔頂轉運站、捷運綠線延伸大溪案、新建大溪第三座跨河橋樑、國道3號八德交流道(大鶯豐德交流道):行政院已覈定,總經費約76.9億元,預計119年通車,以及大漢溪左岸道路開闢工程。
李柏坊強調,交通建設是地方發展的命脈,唯有暢通的道路與便捷的軌道,才能爲大溪帶來更多觀光與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