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數據壁壘 從 “一證通查” 到 “煥新服務”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如今,手機號碼早已不僅是簡單的通信標識,更是數字時代的“身份證”,是承載個人數據的核心介質。它不僅承載着日常的語音通話與信息傳遞功能,更深度綁定了各類互聯網應用賬號、金融服務以及社會服務等,是個人在數字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身份標識。然而,隨着號碼資源的循環利用,二次號碼給用戶帶來的困擾日益凸顯。
破解“二次號碼”難題
根據《電信服務規範》,手機號碼註銷後需經90日“凍結期”才能重新投放市場。但這一機制長期存在治理盲區:主要是前任用戶註銷更換手機號碼未能及時解綁互聯網應用綁定信息,號碼被“二次放號”後,新用戶就可能面臨賬號被佔用、莫名收到驗證碼甚至誤登錄前任用戶賬戶等問題。面對這一民生痛點,工信部推廣的“二次號碼煥新”服務的核心在於對二次號碼進行全面的“煥新處理”,徹底清理前用戶遺留的各類關聯信息,讓新用戶能夠真正擁有一個“乾淨”的號碼。這不僅能有效解決用戶的實際困擾,更是對用戶合法權益的有力保障。目前,三大運營商已陸續上線該服務,可一鍵解綁“二次號碼”歷史互聯網賬號,已覆蓋超200款主流互聯網應用。這項服務的推出,標誌着在以手機號碼爲中心的個人信息保護方面,我國正從“被動防禦”向“主動治理”升級。
業內分析師金峰指出,“二次號碼煥新”服務不僅可以保護號碼前任用戶的資產,保護號碼現任用戶免受干擾,還可以保障互聯網企業的合規經營,新用戶必須再次認證,方能使用互聯網業務,從而確保了有效的實名制;同時也確保數據經營的有效性。同時,保障了政府的互聯網治理。在確保實名制的基礎上,實現了針對用戶的精準化治理。
協同治理 邁向數字化轉變
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二次號碼煥新”服務的落地,將產生多維度的積極影響。對於用戶而言,終於可以擺脫前用戶遺留信息的困擾,安心地使用手機號碼暢享各類數字服務,數字生活的體驗將得到質的提升。Omdia資深分析師楊光表示,如今,手機號碼與各種服務深度綁定,而手機號碼的循環利用又是必然的,所以這個服務對於保護消費者利益具有重要意義。對於運營商來說,雖然增加了一定工作量,但從降低投訴、提升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最終應該也是受益者。
早在2021年,工信部指導推出的全國移動電話卡“一證通查”服務便支持用戶查詢名下電話卡數量,防範冒名辦卡帶來的涉詐風險;2023年,“一證通查”升級至“2.0版本”,可以查詢手機號碼關聯的互聯網賬號,覆蓋範圍逐步擴展至25家主流平臺,讓用戶關聯賬號“查得到”。
而此次“二次號碼煥新”服務的核心突破在於,工信部組織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建立跨行業協同機制,打通了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的數據壁壘。現在,用戶通過運營商APP提交解綁申請後,運營商向合作平臺發起批量解綁請求,5個工作日內即可完成,較此前用戶逐個聯繫平臺客服的便捷程度大幅提升。“二次號碼煥新”服務看似解決的是技術問題,實則觸及了數字社會的一個關鍵命題:如何在資源循環利用與個人信息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
對於行業來說,這項服務將推動形成“號碼註銷-信息清理-重新投放”的標準化流程,促使運營商更加規範地管理號碼資源,也將倒逼互聯網企業、金融機構等相關方優化賬號與手機號碼的關聯管理機制,從而推動整個通信與數字服務行業向更規範、更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