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破釜沉舟 轉型路上的關鍵時刻

大同總公司。 記者籃珮禎/攝影

大同因2009、2010年兩項移民署標案觸法,遭公共工程委員會停權三年。這在臺灣大力推動能源轉型之際,無疑直接衝擊其佔營收近半的電力事業羣。

然而,董事長王光祥澄清,這些案件屬前團隊時期,公司未遭刑事起訴,且將透過行政救濟捍衛權益。他強調,儘管停權影響投標,但現有訂單約210億元,能見度達2027年,營運與財務穩健。這番話,爲市場注入信心,也預示大同將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未來。

加速轉型

面對挑戰,大同選擇加速轉型,降低對政府標案依賴,將重心轉向民營市場與海外佈局。這場轉型大戲,正將大同從「地方競標者」推向「全球市場要角」。

大同將深耕民營市場,提供更彈性、客製化的電力設備及工程服務,並積極尋求異業或同業策略聯盟與併購機會,擴大營運規模。

拓展海外版圖是大同最關鍵的一步。目標鎖定美國、日本、越南、泰國等市場,並探索中東。與KPMG合作啓動美國戰略投資計劃,包括尋找在地製造夥伴和建立北美銷售通路,展現進軍全球的決心。

全球能源轉型帶來龐大商機,特別是美國電力設備市場高速成長,變壓器需求激增。大同已成功拿下美國變壓器訂單,並在日本取得智慧電錶訂單,證明其國際競爭力。海外營收比重顯著提升至雙位數,訂單量倍增,顯示轉型初見成效。

此外,大同也將透過活化現有不動產資產挹注收益。已售罄的「大同莊園三期」,及銷售逾五成的中和捷運聯開案與雙連都更案,總銷售額上看400億元,預計2027-2028年完工入帳,爲轉型提供穩固的財務後盾。

「不能接政府標,不代表不能成長!」這句話,道出大同雄心壯志。停權雖帶來短期衝擊,卻迫使公司加速轉型,從依賴國內政府標案轉向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現金股利振信心

王光祥宣佈大同睽違23年首次配發每股3.1元現金股利,象徵彌平虧損,擺脫包袱。他更承諾未來朝每半年配發股利邁進,展現新經營團隊的信心。

大同的轉型之路,爲臺灣老牌企業展現了一種可能性:面對挑戰,若能勇敢「結構性反應」,調整資源,轉向新市場與供應鏈,便有機會破繭重生。

大同正處於關鍵時刻。當政府標案成爲過去式,若能積極調整、拓展海外並創新,仍有機會在電力設備及新能源領域站穩腳步,迎來新成長。這次危機,正推動大同從臺灣的在地競標者,轉型爲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