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電鍋為何都是圓的? 內行人曝:「3要素」是關鍵

大同公司自1960年開始生產電鍋,是臺灣家庭廚房中的經典家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廚房必備的「電鍋」家家戶戶全都有,但有網友發文抱怨,家庭料理常用到「方形、體積較大」的容器,放進電鍋卻不順手,疑惑「爲什麼大同電鍋只有圓的、沒有方形?」話題掀起討論,從受熱設計、製造工法到飲食文化,網友各自提出臆測。

有網友指出,電鍋以「底部加熱蒸氣循環」爲核心,圓形內鍋能讓熱與蒸氣繞流更平均、減少邊角冷點;若做成方形,四個直角較易出現溫度不均,食材熟度與口感差異會放大。加上傳統工業生產,衝壓、抽深與加熱圈(圓環型)設計本就與「圓鍋」匹配,生產良率與成本更可控,也延續了經典外觀辨識度。

許多人則補充,東方餐廚器皿多爲圓盤圓鍋,直接放入電鍋蒸煮最就手;就空間效率而言,在相同周長下「圓形面積最大」,能用較小外殼容納相同容量。內行人提到,市面上確有「方形外殼」的電鍋或電子鍋,但內鍋依舊是圓的,「外方內圓」兼顧收納與受熱。

另有網友從製造端切入,認爲圓形鍋體承受壓力較平均、成形容易,方形四角易應力集中、良率受影響;電鍋底部加熱圈多爲「圓環」設計,若改成方框,熱分佈與成本都不划算。「方鍋在角落常出現燒焦或醬汁堆積,清潔上也較不利」。

網友建議,若常需蒸整條魚或使用大面積方盤,可考慮蒸箱、烤箱或氣炸烤箱等「方形腔體、上/後方發熱」的設備。如仍要使用電鍋處理,則可搭配多層蒸架、深盤圓盆或加大規格的電鍋來解決容器尺寸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