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臺北天空飄「幽浮雲」天龍人搶拍 氣象署解釋了
昨下午大臺北地區天空出現一團宛如漩渦或飛碟的特殊雲層,引來不少民衆關注。(圖/[email protected]授權提供)
大臺北地區昨下午6時30分天空出現一團漩渦狀,乍看又像飛碟的雲層,引來不少民衆拍照上傳社羣平臺,驚呼「幽浮雲?這是什麼自然現象?」對此,中央氣象署表示,這種雲稱爲「莢狀雲」,是氣流受地形影響形成的自然現象,外觀類似凸透鏡或豆莢。
Threads與PTT上均有網友發文,其中以Threads討論最熱烈,不少網友留言表示,「臺北的大家有看到這個特別的雲嗎?感覺從那裡蹦出UFO也不奇怪」、「長得像颱風的雲」、「好像超迷你的颱風」、「有人知道這是什麼自然現象嗎?剛剛擡頭看天空,從沒看過這種雲」、「今天的雲好奇怪,在捷運景安站拍的,好像天空之城」、「好像幽浮」。
氣象署曾於臉書說明,這種外型特殊、酷似飛碟的雲稱爲「莢狀雲」(Lenticular Cloud),常在高空西南風強盛時出現,其特徵爲中央厚、邊緣薄,呈凸透鏡形,有時會層層堆疊,因外觀酷似豆莢而得名。
莢狀雲引起民衆熱烈討論。(圖/Threads@king_lao_shi授權提供)
莢狀雲引起民衆熱烈討論。(圖/Threads@king_lao_shi授權提供)
莢狀雲引起民衆搶拍。(圖/讀者提供)
至於莢狀雲的成因,氣象署解釋,當穩定且潮溼的氣流經過山區時,會上下起伏呈波浪狀運動,氣流上升時,水氣遇冷凝結成雲;下降時,氣流受熱使雲層蒸發,如此反覆,就會在特定地形條件下形成外觀獨特的莢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