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字/國旅回穩 旅館業住客增溫 首季成長4.9%
國旅回溫,根據觀光署統計,2025年第1季國內旅遊動能持續增溫,全臺旅館業住客人次達1,827.9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4.95%。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旅回溫,根據觀光署統計,2025年第1季國內旅遊動能持續增溫,全臺旅館業住客人次達1,827.9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4.95%,甚至超越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1,081.4萬人次,顯示國旅市場持續回穩,並持續創下新高。
交通部對於今年的國旅目標是希望能夠推動國內旅遊達2億人次,目標是希望能超越疫情前的水準。觀光署統計今年第1季的國內旅遊住宿狀況,旅館業住客人次爲1,827.9萬人次,相較2024年同期的1,741.7萬人次,成長86.2萬人次,漲幅約4.9%;其中本國籍旅客部分,今年第1季爲1,320.7萬人次,超越2024年同期的1,270.9萬人次,增加49.8萬人次,漲幅約3.9%。
值得注意的是,與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的1,081.4萬人次比較,增加239.3萬人次,漲幅突破兩成二,顯示國旅在住宿市場中具備穩定的需求與規模。
另外,在外籍住客2025年第1季爲507.2萬人次,2019年同期爲693.3萬人次,恢復約七成三,年增470.8萬,成長7.7%,顯示國際旅客市場逐步回溫中。
在縣市別表現上,2025年第1季旅館業客房住用率爲50.42%,較2024年同期49.3%,增加1.11個百分點漲幅爲2.2%,縣市前五名分別爲臺北市65.6%、新竹市61%、高雄市55.3%、新竹縣55.2%及臺中市53.5%。主因爲各縣市持續辦理地方特色活動,並結合當地文化、季節風光等,吸引國內外旅客前來遊玩,如臺北燈節、新竹市十八尖山賞花活動、高雄市冬日遊樂園、新竹走走系列之深度遊程、臺中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等,皆帶動到訪當地人潮、提升周邊觀光收益,並促進旅客留宿當地。
在國旅的樣態中,根據觀光署分析,國人旅遊行爲仍以短程一日遊、兩天一夜爲主流,家庭與自由行比例持續提升,顯示消費者更加重視旅遊體驗與彈性安排。雖然部分傳統景點如墾丁仍面臨人潮下滑壓力,但都市型觀光與地方文化活動則呈現成長趨勢。
對於要如何持續吸客,觀光署提出首先是希望分衆活動有亮點;第二是交通優惠,且地方政府也能提供優惠措施,不論是抽獎或給予折扣數;第三,善用AI引客,像是地方政府積極露出,甚至到國外做宣傳行銷;規劃區域旅遊,像是北北基桃、雲嘉南、高屏,甚至說微笑南灣遊程的區域發展,這樣也是有助於旅客可以留宿。
再加上,先前已修法通過的,下半年將新增孔子誕辰紀念日/教師節(9月28日)、臺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10月25日)及行憲紀念日(12月25日)等三個國定假日。其中,教師節與光復節因補假成爲三天連續假期,連假變多也有機會可以促進國旅的機會。
整體而言,2025年第1季臺灣旅遊市場表現穩健,無論是本地旅遊參與度或國際觀光回升力道皆呈現正向發展。觀光署表示,將持續監測旅遊市場動態,並推動多元旅遊產品,促進臺灣成爲國人與國際旅客首選的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