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助力公安刑偵反詐 企查查“現身”公安部官號
據公安部刑偵局官方視頻號發佈,近日,某市反詐中心工作中發現,一企業財務人員疑似遭受“冒充老闆”詐騙,52萬元資金危在旦夕。轄區民警立刻行動,通過“企查查”快速檢索企業信息,同步聯繫企業負責人,並驅車趕往企業,及時對財務人員進行了有效勸阻。
公安部刑偵局官方賬號
而這僅是企查查助力警方偵破電信詐騙案件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企查查通過數字化手段助力多地警方、檢察院、銀行等企事業單位提升“反電詐”辦案效率,社會價值凸顯。
數據破局:讓“幌子公司”無處遁形
在電信詐騙黑色產業鏈中,犯罪分子往往通過註冊虛假公司(俗稱“幌子公司”)實施洗錢、轉移贓款等犯罪活動。傳統偵查手段難以快速穿透複雜的公司股權關係,而企查查憑藉自主研發的千億級企業全景數據庫和智能分析算法,爲執法部門提供了精準的“數字探照燈”。
2021年,國內某地警方破獲的特大跨境電信詐騙案,生動詮釋了企查查的實用價值。該犯罪團伙通過設立數十家空殼公司掩蓋非法資金流向,涉及境內外多地。辦案人員利用企查查“空殼掃描、股權穿透”等功能,逐層解析企業關聯關係,快速鎖定16名犯罪嫌疑人,實現了全鏈條打擊,爲案件受害者挽回了鉅額損失。辦案民警坦言:“以前追查公司像大海撈針,現在通過數據畫像能迅速摸清涉案企業脈絡。”爲此,當地警方向企查查贈送了“警企密切同心協作,共建信息安全防線”的錦旗。
這種突破得益於企查查構建的多維數據分析體系。在企查查總部,每天有超過2700萬企業信用數據“流經”企查查自主研發的數據中臺,進行更新覈驗。這個覆蓋國內3.65億家市場經營主體、整合工商、司法、知識產權等400餘項核心指標的超大型數據庫,正在成爲企業信用數據流通的新型基礎設施,其獨創的“空殼掃描”模型可自動識別註冊時間短、無實際經營、地址異常等風險特徵。
多方聯動:構建全鏈條風控防線
在銀行用戶的風控實踐中,企查查APP已形成“事前風控-事中核查-事後溯源”的全流程閉環。某銀行客戶經理回憶,曾有客戶準備向一家成立僅一週的“新能源科技公司”轉賬100萬元,銀行工作人員通過“企查查”發現收款企業註冊時間僅一週,且股東關聯異常、經營範圍與聲稱的“高回報投資”明顯不符,銀行立即與轄區警方聯繫,成功阻止了這起新型投資詐騙。
這種“秒級響應”的背後,是企查查對數據要素的動態更新與智能建模。平臺創新研發的【查查圖譜】(包含企業圖譜、股權結構圖、股權穿透圖、關係圖譜、實際控制人、企業受益股東、企業股權分佈、關聯方認定圖等),可穿透複雜股權結構直指實際控制人,該功能已成爲銀行風控不可或缺的常用工具。
數據流通機制的創新進一步放大了技術效能。企查查與某地檢察院共建的法律監督模型,通過比對市場監管與司法裁判數據,自動標識出異常變更登記、頻繁註銷等風險信號。2023年江蘇某地檢察院據此立案監督數十件,相關經驗被最高檢多次有效推廣,成爲全國檢察機關數字化轉型的標杆案例。
生態協同:打造社會治理共同體
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背景下,企查查積極踐行平臺責任,推動跨行業數據融合與社會共治。其與共青團中央旗下基金會合作的“創青春”大賽,多年來已支持2萬名中國青年創業者,不僅爲他們提供必要的數據服務,更爲他們搭建了學習交流和成長的平臺。
在“護航”中國企業出海方面,企查查在行業內率先發布海外企業徵信報告,爲衆多企業的海外市場拓展提供詳實的商業數據支持,助力中國企業海外穩健發展,曾獲得國家商務部官網表彰。
在社會基層治理方面,企查查的廣泛應用場景也得到顯著體現。南通市經濟開發區一社區將企查查應用到經濟普查與網格化管理當中,社區網格員通過企查查等線上平臺與企業進行聯繫,瞭解經營現狀、堵點及需求,詳細記錄企業面臨的相關難題,並通過企查查平臺覈對企業經營情況、獲取企業信用報告,積極宣傳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租金補貼等企業扶持政策,爲企業提供精準、快速服務。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的同時,還爲基層治理提供了數據支撐與決策輔助。
從助力公安反詐到賦能社會治理,從守護經濟安全到服務基層企業,企查查的發展歷程始終貫穿着社會責任基因。這家企業用實際行動證明:當科技創新與社會責任深度融合,就能激發出巨大的社會價值與商業潛力。在多方聯動的機制下,企查查不僅成爲了公安刑偵反詐的得力助手,更在銀行風控、檢察院法律監督、社會治理等多個領域發揮着積極的作用。
通過深度整合數據資源、創新技術應用,建立數據合規應用體系,企查查成功實現了跨行業、跨部門的數據共享與協同。這種數據流通與融合的新模式,不僅提升了社會治理的精細化與智能化水平,更爲構建全鏈條風控防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未來,隨着數字技術的不斷髮展與應用的持續深化,企查查將繼續秉持科技創新與社會責任並重的理念,不斷探索數據要素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中的新應用場景與新價值空間,爲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與社會進步貢獻更多的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