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猝逝家人、粉絲不捨 醫:做「三件事」給予新的意義
大S(徐熙媛)驟逝,令人遺憾與不捨,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說,面對喪親的歷程,建議多想起已故親人的優點,找出對方與自己之間的緣分、親密感,賦予已故親人「新的生命意義」,讓已經消失的生命,用不同的方式延續下去。圖/摘自IG
藝人大S(徐熙媛)感染流感併發肺炎猝逝,S媽(黃春梅)承受白髮人送黑髮人之痛,S媽在喪女後,凌晨首度在臉書發文,寫下「把悲傷留給自己」,並上傳陳昇的「把悲傷留給自己」MV,她並在留言區寫:「無故的愛上這首歌,早就爲我寫好的!」
本月8日是大S和具俊曄的結婚3週年紀念日,沒想到那天不僅變成頭七,兩人天人永隔。8日當天具俊曄在社羣中發文「永遠愛你」,搭配的哀傷鋼琴聲,好友聽出那段鋼琴樂就是具俊曄親手彈奏。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說,大S的猝逝對一般民衆來說,感到十分震驚,但對家屬來說,更是錐心之痛,百般不能割捨,往往會歷經悲傷、憤怒、不甘等難以接受的情緒,「明明這麼年輕,爲什麼會發生在她的身上」,最後纔會慢慢地平復情緒,恢復到一般的生活。
「愈是生命中重要的人,內心悲傷、不捨的情緒,愈不可能放下。」李俊宏說,面對喪親的歷程需要花多少時間,每一個人並不相同,但在自我療傷的過程中,應多想起已故親人的優點,並從「整理親人遺物」、「回顧過往的相處」、「回想快樂的回憶」的過程,找出對方與自己之間的緣分、親密連結,賦予已故親人「新的生命意義」,讓已經消失的生命,用不同的方式延續下去。
李俊宏指出,家人若抱持着愈不要想起已故親人的過往種種,其實是反覆在提醒自己,「如此可能更加痛苦」,這時家人間的陪伴也很重要,家屬間的內心獲得寬慰,但若出現吃不好、睡不好,或無助無望、覺得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甚至有自殺意念等疑似憂鬱症狀時,建議應就醫諮商、治療,以調整情緒。
李俊宏表示,目前社會大衆給予大S家屬空間,讓他們好好處理後續的事宜,但相信有更多的粉絲,把不捨的情緒放在心中,如果同樣出現憂鬱症狀時也應就醫,畢竟,社會名人的猝逝,往往帶給社會一定的衝擊,但找出已故名人其生命的正向意義、價值,也可以讓粉絲的內心獲得慰藉,將悲傷的情緒,轉化爲思念,放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