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抗中障礙 大陸要主動
(圖/中新社)
民進黨主導的大罷免以徹底失敗告終,很大程度上是因爲賴政府沒有政績可言,選民對用抗中保臺口號執政深惡痛絕。但這並不意味臺灣選民親中,也不預示賴政府將拋棄反中抗中政策。總體來看,臺灣社會將繼續親美親日,繼續跟中國大陸保持距離。
賴政府明確禁止公職人員登陸,北京也將賴定位爲和平破壞者和麻煩製造者。兩岸如何互動是雙方必須面對的挑戰。
期望賴政府改變敵視大陸的政策是不現實的。改善兩岸關係的重任基本落在大陸肩上。如何爭取臺灣民心是大陸的最大挑戰。很多人說時和勢都在大陸一邊。若指的是軍事和經濟實力,應該沒錯,但在心靈契合方面大陸沒有突破,兩岸關係不那麼樂觀。
民進黨政府現在明確講兩岸是兩國關係。大陸怎麼辦?除了軍機繞臺,還能做什麼?軍演是想恫嚇臺獨分子,但效果有限,甚至是反效果,傷害到普通民衆,既給民進黨反中抗中的藉口,也不利於中國的國際形象。如何讓民進黨政府感到痛?如何不傷害到臺灣民衆又讓他們有危機感?這是北京面臨的困境。
北京攻臺的軍事實力是毋庸置疑的。北京目前不想動武,一是內部尚未準備好,二是仍將臺灣人看成是同胞。
大陸應對兩岸僵局的手段不外乎兩方面:一是打鐵還需自身硬。關鍵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讓臺灣人對大陸的進步有所瞭解,對兩岸前景充滿信心。簡言之,如何讓大陸變得更有吸引力。
另方面就是改善中美關係。有時候,北京與臺北的捷徑確實要經過華盛頓。民進黨再怎麼橫也不敢得罪美國,美國再怎麼反中也不希望臺海再啓戰端。美國人很清楚,民進黨不去挑釁大陸底線,大陸是不會輕易動武的,所以美國會不時敲打一下賴政府,包括最近拒絕賴過境。
兩岸關係惡化甚至兵戎相見乃中華民族之大不幸。儘管挑戰嚴峻,但事在人爲,兩岸和平還是有希望的。雙方主政者都要以民爲本,要交流,不要對抗。特別是大陸政府,要有以大事小的智慧和心胸。
若民進黨政府繼續違背民意給兩岸交流製造障礙,那臺灣在野黨和民衆多多努力吧。愈是兩岸關係緊張,愈要加強多方位民間交流。大陸要歡迎更多臺灣民衆,包括有影響力的網紅親身體驗各地風土人情,也歡迎青鳥黑熊去大陸看看。繼續給臺灣青年提供獎助學金和創業機會。川普全球徵稅也給兩岸經貿合作提供新的契機。大陸可以主動擴大兩岸經貿連結與合作,共創雙贏。(作者爲美國巴克內爾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