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短線漲多、美股回跌,驅使資金轉向...臺股中小型基金 利基不變

臺股新高行情轉趨震盪。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股中小型基金績效

臺股新高行情轉趨震盪,投信法人表示,大盤短線漲多、美股回跌,上檔空間受壓抑,驅使資金轉向較不佔權值、具成長潛力的業績題材中小型股,增添臺股中小型基金利基及表現機會。

復華中小精選經理人趙建彰指出,AI趨勢、企業獲利持續成長、美國聯準會溫和降息經濟維持溫和成長趨勢,仍有利股市維持多頭走勢,短線隨資金輪動,具產業競爭優勢的中小型股,將獲得市場青睞而持續有表現空間。

美股及臺股接下來將陸續有重量級大廠召開法說並公佈最新企業財報數據。由於科技龍頭大廠包括Meta、甲骨文、OpenAI等持續加大投資AI硬體設備,進一步挹注臺股供應鏈成長動能,因此,持股核心將以AI題材爲主軸,包括伺服器、電源、散熱、PCB/CCL、高速傳輸等關鍵零組件及先進封裝受惠個股等。

野村鴻運基金經理人戎宜蘋認爲,雖然短期市場震盪加劇,但整體利多因素仍佔上風,包括聯準會降息預期、美國AI資本支出加速,以及企業財報即將公佈,皆有助於推升市場動能。在AI題材持續發酵下,臺股今、明兩年盈餘展望同步上修,2025年成長率由原估10%提升至11%,2026年則由11%上修至17%,顯示臺灣科技產業正處於強勁上升週期,有望爲股市提供中長期支撐。

但漲多即是潛在利空,短線修正風險不容忽視,建議保持穩健心態,採取分批獲利了結或逢低佈局策略,第四季可聚焦AI供應鏈族羣、2奈米制程概念股及具高成長潛力的電子股,傳產方面則可關注軍工、航太與金融等政策受惠產業。

安聯臺灣高息成長主動式ETF基金經理人施政廷分析,市場在反覆消化多空雜陳消息之際,投資信心很快回穩,如今又再重返歷史高檔區;隨着臺股不斷挑戰新高,評價亦來到相對高檔;就基本面而言,根據預估2026年預估企業獲利仍往上方調整;歷史經驗顯示股價跟市場預期企業獲利呈現正向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