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邢自強閉門會:政治局會議前瞻,穩定幣與稀土策略
來源:Alpha外資風向標
Robin:我從昨天開始,週末就到了北京,這周也會參加一些閉門研討。我想現在各個部委,各個智庫,各個體制內,都在緊鑼密鼓的分析經濟形勢,爲決策層供稿建言,準備一些政策選項
1、 政治局會議政策基調與經濟形勢分析
● 政治局會議基調判斷
對於7月下旬將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基本判斷是其可能維持溫和觀察的基調,暫時不會進行更明確的政策調整或刺激加碼。這一判斷的主要原因在於,從實際GDP角度看,上半年已達標: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高達5%,上半年累計增速達5.2%,略高於政府設定的5%目標。儘管名義GDP因CPI、PPI仍處通縮泥潭而相對疲軟,但政府更關注的實際GDP已完成目標,因此短期缺乏強政策轉向動力。
上半年實際GDP量的增長主要依賴兩個前置因素:1. 企業在關稅戰升級前搶出口2.財政政策前置發力,包括2萬億地方債額度上半年用去不少、1-5月以舊換新補貼較爲熱火、1-5月社會保障相關福利支出進度快於往年。這些前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持續增速,後續政策調整需待更多數據明朗。
● 經濟動能邊際變化
6月以來,高頻指標顯示經濟動能有所放緩,但這一變化尚不足以推動政策轉向。決策層更看重半年度和季度經濟數據,而非單月高頻指標。此外,當前中美關稅談判處於暫緩期,該暫緩期可能持續至8月,因此決策層在暫緩期結束前會保留一定政策靈活性。
● 政策調整預期推演
關於下一波政策出臺時間,預計可能在秋季(9月底或10月)。主要觸發條件是三季度實際GDP增速從量的角度回落至4.5%以下。這是由於上半年支撐經濟增長的財政前置發力、搶出口等因素將退坡,疊加地方財力可能出現的新壓力,三季度數據若顯示增速回落,將爲秋季加碼財政政策鋪墊共識。
2、 中美博弈下的穩定幣與稀土策略
● 美元穩定幣的霸權現狀
當前全球穩定幣市場中,美元穩定幣佔據絕對壟斷地位,USDT、USDC等美元穩定幣已佔據全球穩定幣交易量的99.9%。從結算量對比來看,儘管Visa、Master等傳統通過SWIFT結算的國際體系仍保持二十幾萬億美元的交易量,但穩定幣等另類結算方式的交易量已上升至Visa與Master加總交易量的約1/5。這種現狀可能進一步強化美元在鏈上化、代幣化經濟結算中的霸權地位。
● 人民幣穩定幣的戰略意義
中國對人民幣穩定幣的關注源於對美元霸權延伸的擔憂。決策層希望通過人民幣穩定幣減少對SWIFT等傳統美元主導支付體系的依賴,增強金融自主性。考慮到中國對加密貨幣的嚴格監管態度,人民幣穩定幣的推廣將聚焦於跨境貿易結算場景,而非投資或投機用途。
具體試點建議提出,可將稀土等戰略物資的出口管控與人民幣穩定幣結算結合:中國稀土提純永磁供應由兩三家國企壟斷,佔據全球85%-90%的市場份額,若這些國企聯合中資銀行發行與人民幣1:1兌換的穩定幣,專門用於稀土出口貿易結算,既能實現戰略資源出口的數字化、可控化,也能冷啓動人民幣穩定幣的網絡效應,構建非美元體系下的新支付路徑。
● 稀土戰略資源的重要性
稀土是未來產業升級的戰略核心資源,廣泛應用於人形機器人、電動車、AI設備等領域。單臺人形機器人平均需1公斤稀土,疊加鋰、石墨、銅等關鍵礦物需求,預計到2050年全球機器人產業對戰略礦產資源的需求將達8000億美元。
中國在稀土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目前全球稀土供應的88%、石墨供應的93%、鋰精煉市場的75%均由中國提供。然而,當前稀土等戰略資源的定價與結算仍以美元爲主、通過SWIFT清算,因此推動人民幣穩定幣在稀土出口結算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3、 全球稀土供應鏈重構進展
● 歐美稀土供應鏈重建計劃
受貿易談判影響,歐美因擔憂對中國稀土供應鏈的過度依賴,已明確提出在非中國地區重建自身稀土產業鏈的計劃。輕稀土方面,全球規劃了13個新項目,預計從2027年至2030年陸續投產;重稀土方面(與武器、電動汽車關聯度更高),規劃了8個新項目,其中涉及鐠釹的項目約6個,涉及鏑(主要用於軍工)的項目約3-4個,計劃投產時間覆蓋2026年至2030年。
目前全球中重稀土供應中,中國佔比超過95%,海外僅有澳洲Linus有少量供應,其他地區基本無顯著供應。
● 海外產能與技術限制
海外永磁產能規模與中國存在顯著差距。全球規劃的8個永磁項目中,最大產能約2000噸/年(如美國MP Material項目),而中國企業(如金力永磁)年產能普遍在2萬-3萬噸,且龍頭企業正擴產至4萬噸。
技術層面,中國自2023年起禁止出口稀土技術和設備,近期進一步要求掌握永磁技術人員上交護照並報備信息,嚴控技術人員外流。儘管海外認爲稀土永磁技術並非高難度(歐美曾具備自主生產能力),但受限於稀土供應和產能規模,其成本與中國企業存在較大差異。
● 稀土出口管制與恢復
當前稀土出口恢復呈現分化:大國家客戶(美國、歐洲、日韓)的出口許可已恢復,部分企業兩三週前已獲得批文並優先供應;小國家(如印度)因審批延遲出現短缺,部分小汽車廠因庫存不足面臨產線停頓。
審批拒籤主要因無法完全證明進口量用於民用(如電動汽車等),或進口量超出正常需求及庫存範圍。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允許永磁電機自由出口(無管制),海外汽車廠可通過進口電機替代直接進口永磁體,部分短缺可能源於信息不對稱。
4、 香港房地產市場現狀與展望
● 市場調整與近期表現
香港住宅市場過去經歷了顯著調整,房價從5年前的高位下跌了30%,但25年上半年僅下跌1%,過去三個月房價相對穩定,預計今年房價將持平。
成交量方面,預計25年一手市場成交量將有5%的增長,成交量的穩定爲價格穩定奠定基礎。新盤去化表現良好,如新鴻基的CIRAC在兩個月內賣出約1500套,每輪銷售加單單位均售罄;新世界的傲城在6月中旬賣出300多套,去化率接近80%,這些表現提升了市場情緒。
此外,自去年起內地買家在香港購房比例增加,一季度內地買家貢獻了香港一手房成交量的約30%,主要受益於2月2萬印花稅的取消。
● 市場支撐因素分析
香港住宅市場轉好的支撐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房價與恆生指數存在滯後關係,年初至今恆生指數上漲約21%,而房價僅下跌1%,歷史數據顯示房價最終會追平
租金自2023年以來上漲約15%,支撐房價
Hibor當前處於週期低位(約0.7%),且美聯儲預計降息,租金回報率約3.5%,較按揭利率高出1-2個百分點,推動剛性和投資性需求
房價下行後,購房可負擔性已回到15年前水平
結構性利好方面,土地供應減少,過去幾年開發企業減少投地,潛在供應下降,同時開發企業持續去庫存且新盤去化良好,改善了市場供需格局
聲 明
1) 本公衆號爲私人所有與任何組織和機構無關;本公衆號主要分享海外投資的所見所聞以及主流觀點,內容不限於宏觀、行業、策略等等,所分享內容均爲網絡合法獲得,版權歸原撰寫方所有。本公衆號僅對原文進行歸納和轉述;本公衆號將嚴格限制研報原文的直接曝光, 保護原文的版權;
2) 本公衆號不對研究報告中出現的任何觀點進行背書;公衆號的關注者也不應該依賴文章中出現的觀點進行投資決策;本公衆號不會提供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和諮詢。所分享資料僅爲行業交流,宏觀觀點分析。所寫內容僅供參考,不做買賣依據!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免責聲明 ——
轉自:市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