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輪值主席國10/28交棒菲 馬媒:東協是時候減少依賴美國

馬來西亞作爲2025年東協輪值主席國的任期即將屆滿。(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馬來西亞作爲2025年東協輪值主席國的任期即將屆滿,任內推行多項舉措,包括推動區域一體化;加強與對話夥伴的合作,並鞏固東協的經濟支柱。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將於28日,將主席國重任交棒給明年的東道主菲律賓,但他矢言大馬將繼續站在前線,爲擁有58年曆史的東盟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在交棒前,安華將接納東帝汶成爲東協第11個成員國。

綜合大馬媒體《東方日報》、馬新社等報導,由馬國主導的18項優先經濟交付成果(PEDs)旨在深化一體化,促進貿易和投資,並加速數位化連接,從而將區域經濟緊密聯繫在一起,充分發掘近6億8000萬人口的商業潛力。

相關主題將成爲下週由大馬首相安華主持的第47屆東協峰會,及相關會議上的重點議題。峰會期間也將與美國、中國、韓國、日本、印度、紐西蘭、澳洲、歐盟和俄羅斯舉行會談。

高級官員的籌備會議將於23日開始,隨後是部長級會議,緊接著於26至28日正式召開東協峰會。

馬國投資、貿易及工業部長東姑札夫魯審視馬來西亞擔任主席國,以及東協迄今取得的進展時告訴馬新社,透過推行18項PEDs,東協在經濟支柱下取得重大進展。

經濟支柱是東協取得最大進展的領域,尤其是在促進東協內部,以及與合作伙伴的貿易和投資,使東南亞成爲具競爭力的關鍵投資目的地。

這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涵蓋推動貿易、拓展新的經濟合作領域、促進區域數位互聯互通和減少非關稅壁壘等多領域,將爲大型企業和中小微型企業提供更多商機。這符合馬來西亞擔任2025年東協輪值主席國期間「包容與永續」的主題。

馬新社提及,安華並未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採取報復行動,而是向東南亞各國強調,與華盛頓進行建設性對話,以解決關稅問題的緊迫性。

正是在這種充滿挑戰的情況下,東協不僅認爲有必要推動PEDs,且還與主要貿易伙伴中國達成東協貨物貿易協定(ATIGA),並簽署東協數位經濟框架協議(DEFA),將有助於促進交易。

報導也提到,東協經濟體的訊息相對明確,即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而美國市場一直是東協主要出口目的地,東協則應向其他地區和市場多元化發展。

爲此,東協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高峰會,對於亞洲經濟體尋求擴大貿易,以抵銷美國關稅衝擊至關重要。在即臨峰會上,東協與印度也將就建立更全面的經濟夥伴關係達成貿易協議,並可能致力於與其他對話夥伴採取類似措施。

與此同時,歐盟正與馬來西亞等東協各國尋求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東姑扎夫魯指出,在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秩序面臨這些挑戰之際,ATIGA的簽署和DEFA的進展將成爲下週峰會的亮點。大馬也準備在峰會期間與韓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屆時將惠及所有領域。

東姑札夫魯表示,馬來西亞屆時將在東協領導人會議期間,宣佈已成功敲定18份PEDs中的多項協議,包括ATIGA和東協-中國FTA,以及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國家簽署協議,這將是第一個完成的PED。

東姑札夫魯說,東協也正處於達成DEFA實質元素的最後階段,該協議將爲建構更互聯互通、更具包容性的區域數位經濟奠定基礎。

他也確認,大馬和美國將於下週簽署對等貿易協定。根據安華與川普最近通電話達成的共識,美國談判團隊自上週起就已抵達大馬,負責最終敲定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