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浙江六旬翁患罕見病多器官衰竭 全身換血14次轉危為安
範大伯轉危爲安,已出院回家休養。(大潮網)
大陸浙江海寧市67歲的範大伯早前因小感冒後暈厥被家人送入院,輸血期間突然陷入深度昏迷,後確實患上罕見的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多器官衰竭。經過全身換血14次,範大伯轉危爲安,順利出院回家休養。
《大潮網》報導,範大伯最近感冒後在家中2次暈倒,家人曾帶他到社區診所打點滴,但後來情況急轉直下,於是轉診至海寧市人民醫院。該院血液內科醫生張思源介紹,範大伯入院時,血常規結果非常差,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紅蛋白應在130g/L以上,但範大伯只有51g/L,重度貧血,血小板危急值。
在輸血過程中,範大伯後半夜突然陷入深度昏迷、生命垂危,被緊急轉入深切治療部(ICU)。 該院血液內科副主任周秀傑根據檢查結果和病情特點,高度懷疑範大伯是患上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
據介紹,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是一種罕見、危及生命的血液系統疾病,屬於血栓性微血管病(TMA)。周秀傑稱,這是一種血液科的急危重症,死亡率非常高,患者往往突然起病,出現重度貧血、血小板極度低下和神經系統症狀如昏迷。若不及時有效治療,特別是血漿置換,後果不堪設想。
確診TTP後,血漿置換成爲救命的關鍵。據悉,這是一種將患者體內含有有害物質的血液成分分離出來,同時補充健康血漿的治療方法。範大伯幾乎每天都要做一次血漿置換,每次消耗2000多毫升新鮮血漿。
周秀傑稱,通常情況下,進行5到7次血漿置換後,患者病情會有所好轉,但範大伯進行7次血漿置換後仍然意識不清,效果不明顯。
與此同時,ICU內的情況同樣危急。ICU主任醫師張琴華介紹,範大伯的大腦、心臟、呼吸、肝臟、血液系統、消化系統,內環境都受到影響,可以說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浙大一院駐海寧血液內科專家吳文俊的指導下,治療團隊調整方案,在繼續進行血漿置換的基礎上,加用標靶治療藥物「利妥昔單抗」。經過綜合治療2周多,昏迷已久的範大伯逐漸恢復意識。
海寧市人民醫院輸血科主任林達表示,在整個救治過程中,總共使用了214袋血液製品,相當於214位獻血者的奉獻。輸血總量接近5.5萬毫升。他解釋,一個成年人的全身血量大約4000毫升,這意味着範大伯接受的血液量,相當於把他全身的血液更換了將近14次。如今,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範大伯已經轉危爲安,順利出院回家休養。
延伸閱讀:
10歲女孩患「長髮公主綜合症」 吃頭髮一年腹痛體內驚現「巨石」
12歲女三個月內莫名增重15公斤 專家腦下垂體找到疾病「破綻」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