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造船業全球訂單「飆破7成」No.1 !美國驚嚇點名4國小心
大陸造船業在三大指標上已連續15年位居全球首位。(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警告,中國造船業75%的產品銷往其盟友和合作夥伴,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和臺灣,這些國家或企業向大陸造船廠下訂單,等同間接資助瞭解放軍。事實上,大陸造船業在三大指標上已連續15年位居全球首位,地位穩固,也引起了美國的警惕。
CSIS特別點名臺灣長榮海運有15%的現有船隻來自大陸造船廠,但此比例相較於其他大型航運公司低很多。
國際航運界研究機構(Alphaliner)統計,目前全球10大貨櫃船公司中有32%的船隻由大陸建造。全球前三大航商中,地中海航運27.3%的船隻(220 艘)、馬士基29.5% 的船隻(近200艘)和達飛海運43.8%的船隻(274 艘)均由大陸製造。
中遠海運排名全球第四,擁有306艘陸制船隻,佔其船隊的61%;以星航運擁有124 艘船,其中53艘(約43%)是大陸製造。
大陸造船業持續主導全球市場,其中造船完工量佔比55.7%、新接訂單量佔比 74.1%、手持訂單量佔比 63.1%,連續15年維持世界第一地位。
央視報導,大陸造船業領先全球不僅在於縮短建造時間,更在於質量提升。今年,中國船舶滬東中華計劃完工交付13艘大型液化天然氣(LNG)船。若以過去的生產條件和技術,建造一艘此類船隻需時20多個月,交付13艘至少需要花3至4年時間。
滬東中華生產管理部副部長曹逸飛表示,積極推動模組化製作可縮短LNG船工期2至3個月,13艘船即可減少26至39個月,有信心今年完成建造任務。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大陸造船的優勢來自於壓低成本。大陸造船工人的人工成本不到整體成本的2成,較日韓同業低於5成。此外,大量使用的鋼鐵採購價格也較低,因此陸企能以成本競爭力吸引海運公司下訂單。
荷蘭金融公司ING預測,未來幾年造船業將持續蓬勃發展。儘管大陸目前的造船產能不足,但在產業景氣的背景下,大陸企業可能會擴大產能,並有望爭取到更多船舶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