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者談兩岸進入「10年關鍵期」 專家擔心這個時間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日前參加「第十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時指出,中國大陸具備解決臺灣問題的實力和能力,但這並不意味着解決問題的時機也完全成熟,臺灣問題將進入一個「10年關鍵期」。對此,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則是擔心2030到2035年這段期間,中華民國壓力會比較大。
根據《中評社》報導,大陸學者王英津在「兩岸智庫學術論壇」表示,雖然中國大陸具備解決臺灣問題的實力和能力,但這並不意味着解決問題的時機也完全成熟。中國大陸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採取非和平手段,而仍會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
王英津強調,臺灣問題尚未發展到非解決不可的地步,這也是大陸面對臺獨挑釁而遲遲未啓用非和平手段的主因。中國大陸不會輕易啓動《反分裂國家法》採取非和平手段實現統一,而會將統一時間稍作延後。
他認爲,臺灣問題將進入一個「10年關鍵期」,未來10年既是中美圍繞臺灣問題戰略博弈的關鍵10年。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15日在中天電視《ctitalk網路論壇》表示,他傾向相信大陸學者的看法,王英津的講話代表本身確信這是大陸中央目前的基調態度。
對於「10年關鍵期」的說法,揭仲指出,除非臺海發生狀況讓中國大陸無法忍受,2027年還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比較擔心的是2030年到2035年這段期間。尤其是中國大陸很多軍力建設目標,完成時間點都落在2030到2035年,大陸希望在西太平洋有拒止美軍的條件,這對中華民國安全上會是壓力比較大的期間。
淡江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分析,臺海是否會發生戰爭?是百家爭鳴、各有看法。他的經驗是,美國傾向希望臺灣不要偏移2027。換言之,並非美國認爲2027共軍會全面武力犯臺,但是美國給臺灣的壓力是押在2027。當臺灣有別的論述時,美國人會說「停!不要找任何理由,就是用力拚2027!」
黃介正直言,美國不希望臺灣給自己太多彈性,而是希望臺灣加緊做。如何對美交涉,變成一種藝術。臺灣能夠用科學理性的分析跟美國論述、討論,但還不到辯論的程度,因爲美國辯不贏的話,就會變臉!變臉就不讓臺灣再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