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者驚訝 憂不利兩岸發展
圖爲「江蘇·南京臺灣周」開幕式上,來自臺灣的團體表演特色節目。(中新社)
臺北市府22日宣佈延後雙城論壇,讓多位大陸涉臺學者感到驚訝萬分,「這在以往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可見兩岸氣氛真的很差」。有學者感嘆,現在兩岸的交流愈來愈單向,雖然有大量臺灣人赴陸旅遊,但住在大陸的民衆基本上去不了臺灣,交流失衡的狀況不利於民心相通,「如果雙城論壇再中斷,非常不利兩岸關係發展」。
涉臺學者觀察,雙城論壇都已經敲定舉行日期,卻又突生變卦,似乎臺北市府面臨不少阻力,其中存在不足爲外人道的因素,「就拿上週陸委會的聲明來說,事先公開畫下四條紅線,提出各種不準臺北市政府碰觸的議題,連觀光都不能談,可見檯面下的但書,只會多不會少。」
涉臺學者認爲,觀光旅遊本來就是城市之間互動的基礎,如果不能推進的話,城市論壇的意義何在?去年上海市副市長華原訪臺,釋出願意推動上海市民衆赴臺旅遊的善意,可惜臺灣方面沒有接下橄欖枝,陸委會強調必須先經由觀光小兩會協商,導致陸客赴臺持續卡關。
涉臺學者指出,在馬英九政府時期的兩岸互動,是真正意義上的雙向交流,大量兩岸人員頻繁互訪,現在的兩岸交流,有很大一部分是大陸單方面推動的,例如湘臺會、雲臺會、魯臺會、重慶臺灣周、武漢臺灣周等等,主場都在大陸,邀請在陸臺商和臺灣嘉賓赴當地與會。
涉臺學者直言,這是非常不對等的現象,「雖然有大量臺灣人可以到大陸,但臺灣內政部移民署目前只開放住在第三地的大陸人赴臺,還有大量住在中國大陸本土的大陸人,無法申請去臺灣,這無助於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兩岸即使官方立場對立,民間應該要維持互動。」
涉臺學者呼籲,真正意義上「兩岸合辦」的民間交流,臺北--上海雙城論壇可以說迄今碩果僅存,如果連雙城論壇也中斷,對兩岸交流接下來的發展非常不樂觀,「希望兩邊加強溝通,讓事情能夠化險爲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