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水泥萎縮業界「比氣長」 亞泥手握90億人民幣準備長期戰

亞泥今召開2025年股東會,會中通過每股現金股利2.2元。(王玉樹攝)

大陸水泥消費量持續下滑,亞泥28日看對岸市場得「比氣長」,執行副總吳玲綾(右)透露,亞泥有90億人民幣現金在手,準備好打一場長久的戰爭。(王玉樹攝)

美中關稅戰讓大陸經濟蒙陰霾,大陸水泥消費量持續下滑。亞泥今(28日)看對岸市場,確實3到8年,缺乏公共工程支撐,加上現有房地產需要去化,所以經營要「比氣長」,她透露亞泥有90億人民幣現金在手,準備好打一場長久的戰爭。

亞泥今召開2025年股東會,宣示2024年度合併稅後純益129億臺幣,每股稅後盈餘(EPS)3.86元,會中通過每股現金股利2.2元,現金殖利率達5.2 %。

臺泥董事長張安平前日示警對岸市場萎縮,中國大陸水泥人均消費量,將從1.6 噸逐步下滑到2030年0.9噸,這更考驗大陸營收佔比5成的亞泥。對此執行副總暨財務長吳玲綾說,大陸的人均水泥消耗量一定是到高峰之後轉減少,看中國水泥第一季也減少2.7%。

她說,看未來的3、5、甚至8年,大陸市場沒有公共工程的一個支持,且現有房地產還需要去化情況下,水泥業要比的是競爭力,比的是生存力,白話文說是「比氣長」。她展現不畏懼態度,透露亞泥現在手上握有將近 90億人民幣,可說「現金滿滿」,有準備打一場長久的戰爭,並且要打勝戰。

雖然對岸水泥人均量往下,但亞泥中國執行長張振昆說,這還要一些時間,其次大陸太大了,雖說中國每人平均水泥消耗量1.3噸(1300公斤),可是重慶就接近3000公斤,貴州市更4000公斤,各省各地差異很大。

說這個,是因爲亞泥中國的水泥廠,佈局在長江流域、江西、武漢、廣州下游的長江三角洲,有靠近大市場,儲運成本低優勢,加上本身的生產成本控制,張振昆表示,公司大陸一年水泥產能2300萬噸,亞泥排名第9名、10名,沒有什麼沒有賣不完的壓力,客戶還是想要用他們「洋房牌」水泥。現在就是誰的財務成本現金多,誰就能夠撐個10年、15年。

張振昆同時以他在大陸近30年時間經驗,看好中國政府執行力較強,這一兩年全球貿易戰,開始髮長期國債,要求各省市拿錢出來把民間的的一些過剩房子便宜收回來,展開「二次鄉村城鎮化」,改建高品質現代化住宅,需求還是在。

至於臺灣的水泥需求量,面對央行七波打房,市場對新青安房貸質疑,2025年量能看不足。亞泥總經理李坤炎迴應,今年民間房地產有下來,但公共工程有增加,公司看跟2024年差不多,甚而第一季還有小增2到3%。混擬土方面也持平,對今年業績持審慎樂觀。

吳玲綾指出,臺灣年平均水泥需求量大致在1000萬到1200萬噸之間徘徊,沒有增加。在量體持平下,要獲利,就要在經營效力提升,還是回到產品競爭力上。比如需要碳足跡的企業,像臺積電就還是會願付更高價格買低碳水泥。因此臺灣房地產雖降,但在提升競爭力下,亞東預拌業績不會差,今年還可望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