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大委員與歐洲議員7年來首次會議 港媒曝:發生涉臺、涉俄爭執
大陸全國人大與歐洲議會16日在布魯塞爾舉行7年來首次交流機制。(圖/取自歐洲議會官網)
今年5月大陸同歐洲議會同步解除相互交往限制後,大陸全國人大16日在比利時與歐洲議會首次舉行2018年以來首次的交流機制會議。但港媒披露,雙方因爲俄羅斯、臺灣議題,而發生爭執,包含北約的存在、聯合國2758號決議等。
據南華早報,16日歐洲和北京的議員在比利時首都舉行了7年來的首次正式會議,會談中雙方就俄羅斯和臺灣問題發生了衝突。
歐洲議會對華關係代表團團長安格魯(Engin Eroglu)表示,「從中國的角度來看,蘇聯解體後北約沒有存在的理由。鑑於俄羅斯對烏克蘭和東歐國家的侵略,我覺得這種說法很荒謬」。曾受北京制裁的中右翼議員米里亞姆·萊克斯曼(Miriam Lexmann )表示,「在歐盟和美國的角色問題上,他們的敘述與俄羅斯的敘述非常接近,都談到了北約東擴之類的事情。我認爲這非常令人擔憂」。
在臺灣問題上,雙方因1971年聯合國承認中共的決議而發生衝突,這是歐盟議會和北京之間長期爭論的焦點。當萊克斯曼表示自1949年成立以來,臺灣從未「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時,一位大陸代表斥責她「不懂歷史」。消息人士稱,歐洲代表被告知不應與臺北有任何關聯。
歐洲議會則在會晤後的當天稍晚發表聲明指出,這次交流是在雙邊關係複雜且不斷髮展的背景下進行的,雙方就政治、區域和全球問題、貿易和投資以及歐中關係的未來進行了坦誠的討論。歐方強調,建立更穩定、更積極的雙邊關係取決於中國大陸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的立場及其爲維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而提供的政治和物質支持。歐方鼓勵大陸在促進全面、公正和持久和平方面發揮建設性作用。
歐方還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符合歐盟和世界的利益,並強調歐盟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特別是透過武力或脅迫。歐盟將繼續在「一箇中國」政策框架內與臺灣保持密切合作。此外,歐方反對任何歪曲或歪曲事實的行爲,特別是關於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的指控。
另外歐洲議會議員就中國大陸人權狀況提出了一系列長期關切,其中包括薩哈羅夫獎(Sakharov Prize)得主伊力哈木·土赫提(Ilham Tohti,維吾爾族學者)、香港出版商黎智英、第十一世班禪喇嘛和瑞典公民桂民海的案件。他們再次呼籲無條件釋放上述人員,並全面解除自2021年3月起對歐洲公民和機構實施的剩餘限制。
在經貿關係方面,歐方關切強調貿易不平衡日益加深、歐洲對大陸出口急劇下降。,並警告若與大陸當局的接觸仍然無效,歐盟將根據其經濟安全戰略採取單邊行動。任何解決大陸產能過剩問題的解決方案都應避免對歐洲納稅人造成過度負擔。同時歐方對近期推出的全面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包括侵入性通報要求,表示強烈不滿。雙方也討論了氣候變遷和環境保護等議題,這些領域是歐盟和大陸共同承擔責任和合作機會的領域。
而大陸中國人大網16日晚間也披露「中歐議會交流機制第42次會議成功召開」的消息。消息指,10月15日至19日,應歐洲議會對華關係代表團邀請,以大陸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歐議會交流機制常務副主席、全國人大中國-歐洲議會關係小組副組長傅自應爲團長,幾位大陸全國人大委員許安標、劉修文、柴方國、劉振芳爲團員的代表團一行,赴歐洲議會出席這次會議。
消息提到,會議期間,雙方按照商定議題,圍繞中歐政治關係、地區安全、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貿易投資以及中歐未來關係發展等充分交換意見。歐方團長安格魯、8個黨團代表發言,雙方共50餘人出席會議。這是今年5月大陸同歐洲議會同步解除相互交往限制後,大陸全國人大同歐洲議會首次舉行交流機制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