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魯瑪克族小米祭前夕!獵人喜遇臺灣黑熊 謝牠守護大地
▲達魯瑪克部落族人Cegaw近日前往狩獵時,意外發現一隻臺灣黑熊 。(圖/記者楊晨東翻攝)
記者楊晨東、潘鳳威/臺東報導
每年七月,達魯瑪克部落迎來傳統的小米收穫祭,象徵着族人與土地、自然共生的深厚連結。然而,今年祭典前夕,一場與臺灣黑熊的偶遇,不僅讓族人Cegaw親身體悟山林智慧,也再次喚起社會對野生動物保育與文化傳承的重視。透過部落族人自發性的通報與分享,展現出魯凱文化如何在現代保育行動中持續發揮關鍵力量。
部落族人Cegaw近日與兒子前往距離部落約5.3公里、海拔約580公尺的山區進行傳統狩獵時,意外近距離目擊一隻成年的臺灣黑熊。爲遵循魯凱族傳統並傳承尊重自然、生態保育的觀念,Cegaw隨即關閉照明設備,帶着兒子安靜撤離現場,以示對野生動物的尊重,並立即通報林業署臺東分署此一目擊事件。
Cegaw事後在個人臉書從文化傳承、山林智慧的角度分享個人感想,他表示,部落自古以來將黑熊視爲「大地守護者」,黑熊的出現被視爲土地恢復健康的象徵,也是山林對族人的文化滋養。他也藉此提醒族人,與黑熊共享山林時應謹守彼此界線。族人應對其敬畏、不隨意獵捕,以維護生態平衡,展現出達魯瑪克部落與黑熊和諧共處的智慧與尊重自然的傳統精神。
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表示,近年臺灣黑熊在臺東淺山、平原聚落周邊現蹤次數頻繁。林業署因此在卑南鄉擴大推動「臺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劃」,鼓勵黑熊出沒熱點區域成立棲地巡守隊,參與巡護並移除來源不明獵具。目前卑南鄉已有達魯瑪克、利嘉、下賓朗、美農社區及射馬乾部落等5個部落社區參與計劃。
達魯瑪克部落自2024年起積極參與該計劃,至今年2月間已兩度紀錄到黑熊影像,加上本次目擊,顯示該區域臺灣黑熊族羣的目擊頻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也因部落加強保育宣導後,族人已有主動通報的概念,並持續透過文化禁忌教育下一代,充分展現部落積極參與保育及永續山林資源的決心。
臺東分署提醒山區居民妥善管理廚餘與飼料,避免吸引野生動物。農民若需防治獸害,或族人有狩獵需求,可至各工作站免費換領改良式獵具。發現野生動物受困可撥1999或0800-000-930通報,誤捕保育類動物如主動通報救援,將不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