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跨境支付 成外資新藍海
多家外資機構積極佈局,通過收購大陸持牌支付公司「曲線拿牌」,加快進入大陸市場。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全球跨境支付市場規模變化
今年以來,大陸跨境支付市場迅速升溫。多家外資機構積極佈局,通過收購大陸持牌支付公司「曲線拿牌」,加快進入大陸市場。繼PayPal、Airwallex之後,美國Payoneer、新加坡尋匯SUNRATE等機構先後完成收購,標誌着外資在大陸的跨境支付競爭已進入深水區。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外資的加速佈局,主要看好大陸外貿與跨境電商的長期增長潛力。大陸作爲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2024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達2.63兆元,年增率10.8%,爲跨境支付服務創造巨大空間。
報導稱,大陸本土支付市場經歷多年擴張後競爭加劇,存量市場趨於飽和。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指出,支付機構加速搶灘跨境支付,一方面看好龐大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大陸支付業「內卷」嚴重,機構需尋找新的增量市場。跨境支付的費率與利潤普遍高於大陸市場,特別在B2B大額交易、資金歸集與外匯結算等環節,議價空間更大,高利潤吸引本土支付企業加速出海。
今年4月,Payoneer完成對易聯支付的收購,成爲第三家獲准在大陸開展線上支付的外資平臺;8月,尋匯SUNRATE入股傳化支付,正式取得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牌照。早前,PayPal與Airwallex分別通過收購國付寶與商物通,正式在大陸落地。
不過,跨境支付仍面臨結構性挑戰。王蓬博分析指出,跨境出口電商市場早已被大型機構佔據,新進者獲取商戶成本高;加上中小賣家紅利減少、管道飽和,新增空間有限。未來增長動能將更多來自B2B跨境貿易支付、進口電商、海外本地化收單,以及供應鏈金融、遊戲與物流等細分領域,這些領域具備更高延展性與結構性機會。
可以預期的是,外資與本土機構的競逐,正重塑大陸跨境支付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