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今夏雪糕銷售:12到20元賣得最好 49元以上不再吃香
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雪糕都是對抗炎熱的最佳武器。圖爲上海豫園商城販賣的文創雪糕。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雪糕都是對抗炎熱的最佳武器。大陸今年夏天的雪糕市場,平價經典款仍是消費者首選。人民幣3到5元(新臺幣12到20元)雪糕持續佔據近半壁江山,人民幣12元(新臺幣49元)以上高價產品市佔則連年萎縮。大陸霜淇淋市場正經歷「掐頭去尾」的理性迴歸。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今年雪糕、霜淇淋市場仍以平價產品爲主,單價多在人民幣1元至6元之間。儘管部分網紅雪糕如「俄式大脆筒」憑藉社交媒體熱度吸引顧客們嚐鮮,但高價產品人民幣10元以上的銷量普遍不佳。
一家批發部老闆表示:「賣得最好的還是老冰棒、小布丁這些便宜款,一天能走幾十箱。」一家連鎖超市負責人則透露:「貴的雪糕偶爾有人買,但復購率低,很多顧客覺得不值。」
整體看來,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似乎比前幾年更高。連鎖超市負責人表示,高價雪糕的目標羣體還是有限,整體市場仍由平價知名雪糕主導。
快消品線下零售監測機構馬上贏數據顯示,在全大陸傳統線下零售通路,以2023年5到6月的霜淇淋/雪糕的銷售額/銷量爲指數100,2024、2025同期的銷售額爲89.97和86.5,銷量指數爲94.98和94.13。也就是說,霜淇淋/雪糕的線下銷售額略有萎縮,但銷量基本持平。
而從各價格帶霜淇淋/雪糕的銷售額佔比來看,2023年到2025年的5到6月,人民幣3到5元的霜淇淋/雪糕是賣得最好的,銷售額佔比分別高達45.41%、44.92%和45.97%。
價格高於人民幣12元的高價霜淇淋/雪糕的銷售額佔比在逐年下滑,從2023年的5.99%逐漸下滑至2025年的3.95%。
再從商品貨號(sku)的數量來看,早在2023年,人民幣3到5元的霜淇淋/雪糕是最多的,佔比高達24.51%,2024年,人民幣0到1元霜淇淋/雪糕的sku佔比超過了3-5元的,爲23.66%,進入2025年,人民幣0到1元霜淇淋/雪糕的佔比更是升至27.25%。
也就是說,近幾年間,高價雪糕越來越不吃香,中間檔次的人民幣3到5元的雪糕一直很受歡迎。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認爲,大陸霜淇淋市場正處於高速增長和擴充階段,價格端呈現「掐頭去尾」的特徵。
朱丹蓬進一步指出,超高端和過低端產品的市場空間收窄,中高端價格帶成爲雪糕價格主流,核心在於平衡「質價比」與「性價比」。網紅高客單價的雪糕品牌多爲曇花一現,本質是短期流量收割,難以持續。
同時,他認爲高端品牌的高毛利模式已不適應市場成熟度,產品與人民幣5、6元價位的霜淇淋在口感上差距縮小,現有產品定位面臨壓力,未來需在創新升級、品質上突破,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