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積極推外貿「綠化」 官方:繼續向全球提供「實惠綠色低碳產品」
大陸官方已宣示要拓展綠色貿易,官方強調綠色貿易爲大陸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提供了重要支撐」。圖爲天津港碼頭。(記者廖士鋒/攝影)
大陸官方日前發佈一份文件推展綠色貿易,而官員強調綠色貿易爲大陸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提供了重要支撐」,大陸推動全球風電、太陽能發電成本分別下降超過60%和80%,大陸將「繼續向全球提供這些實惠的綠色低碳產品,積極與世界分享綠色低碳發展成果」。
在昨日大陸商務部「關於拓展綠色貿易的實施意見」公佈後,大陸國新辦31日舉行記者會,大陸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表示,在當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背景下,我們積極拓展綠色貿易,目的是促進貿易優化升級、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更好服務全球氣候治理。
對於路透社提問,大陸商務部最近端出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如何影響大陸綠色科技產品的外貿?李成鋼迴應,出口管制,關注的是安全問題。綠色是一種發展理念。「我理解,你的問題實際上聚焦的是安全與發展的關係。概括來說,抓好安全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更好的發展才能保障更強大的安全」。
此外李成鋼介紹,在提升外貿企業綠色低碳發展能力方面,將引導龍頭企業帶動外貿產供鏈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推動開展綠色設計和生產,降低外貿產品碳排放量;促進長途運輸「公路轉鐵路」、「公路轉水路」等;在拓展綠色低碳相關產品和技術進出口方面,提出發展綠氫等可持續燃料貿易;探索發展再製造產品進出口。
在營造綠色貿易發展良好國際環境方面,提出參與全球涉碳經貿規則磋商討論,加強綠色低碳發展議題交流,推動建立更加包容、公平的國際綠色貿易規則;積極參與高標準經貿協定綠色議題談判,提升自由貿易協定環境章節水準;在建立健全綠色貿易支撐保障體系方面,提出加強金融政策支持,加大出口信用保險對綠色低碳行業的承保力度;健全完善碳定價機制,擴大綠證綠電交易規模,進一步滿足外貿企業需求等。
李成鋼說,當前綠色轉型是世界經濟重要的發展趨勢和增長引擎,也是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新興合作領域,但是也面臨着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挑戰。他說大陸提出的《數位經濟和綠色發展國際經貿合作框架倡議》已經得到50多個經濟體積極迴應,成爲廣受歡迎的公共產品,我們將繼續推動擴員和落實,他也提到,大陸將對國際標準和經貿規則進行認真研究,並持續對接,推進在環境標準等領域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大陸內部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李成鋼強調,大陸外貿「向綠色」發展步伐在加快,近年來綠色低碳相關產品出口表現亮眼。包含風電、太陽能、鐵道電力機車、電動摩托車和自行車等,「這些都表明,綠色貿易爲中國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提供了重要支撐」。
他並指,以前我們買太陽能板、換節能燈都不是很便宜,現在得益於中國製造的規模效應和技術進步,成本大幅下降。全球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夠買得起、用得起。他提供一組數據稱,大陸的風電、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產品已經出口到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們推動全球風電、太陽能發電成本分別下降超過60%和80%,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
他強調大陸將「繼續向全球提供這些實惠的綠色低碳產品,積極與世界分享綠色低碳發展成果」。
此外,大陸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王鵬表示,至2024年底工信部累計創建了451家綠色設計企業,開發推廣了綠色產品超過4萬個,累計培育國家綠色工廠6430家。下一步,工信部將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更大力度普及綠色設計和綠色製造,加快產品設計、製造、使用、回收、循環利用等全鏈條的綠色轉型升級。計劃到2030年,大陸國家、省、市各級綠色工廠產值佔比提高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