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短劇崛起!「灑狗血3特色」超越長劇業界抖了…臺灣人也在追
記者陳芊秀/綜合報導
港星「最美小龍女」李若彤因主演微短劇,在大陸衛視頻道創下高收視,數字超越多部人氣電視劇爆紅,引發媒體關注。此現象突顯出大陸觀衆追劇需求的變化,微短劇正強勢崛起,相較下,長劇無論是網路流量、收視率都開始告急。
▲大陸微短劇強勢崛起,適合手機觀看的直屏劇人氣飆。(圖/翻攝自微博)
微短劇是什麼
大陸的「微短劇」分成兩種形式,一種適合手機觀看,屬於直畫面,當地稱爲「直屏短劇」,一集約2至3分鐘,集數約60到80集,甚至100集,全集總長度相當於2到3小時。而另外一種稱爲「橫屏短劇」,屬於橫式畫面比例,一集長度約10分鐘、也有不到30分鐘。兩者皆屬於小成本製作,且成本遠低於長劇。
▲另一種微短劇是「橫屏短劇」,時間較長,播出畫面爲橫式比例。(圖/翻攝自微博)
微短劇首度超越電影
微短劇發展的實力有多驚人?據陸媒《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微短劇」一年可以上線3萬多部作品,但是極少數的作品被選爲「上星劇」(衛星頻道播出),且微短劇的收視戶成長迅速,根據「中國視聽大數據(CVB)」顯示,截至2024年12月爲止,用戶規模達6.62億人,網路用戶使用率高達59.7%。
另外,根據《2024年中國微短劇產業研究報告》,微短劇的市場規模在2024年已經達到505億人民幣(約臺幣2298億元),首度超越電影票房規模,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34.3億人民幣(約臺幣2886億元)。
2025年長劇收視下滑
微短劇衝擊到大陸串流的長劇,被陸網形容「長短之爭」。臺灣觀衆目前追的陸劇,大多都是「長劇」,且大部分是僅在串流平臺上線的「網路劇」,根據陸網從數據平臺「雲合」觀察的數值變化,2023年10月的收視大盤可達2.9萬,但時至2025年3月,近日收視大盤則降至2.1萬,被視爲收視冷淡。目前收視市佔比第一名是白鹿主演的年代劇《北上》,第二名是張晚意、景甜的古裝劇《似錦》,僅前兩名市佔率破10%,第三名是白敬亭章若楠主演的現偶劇《難哄》,第四名是虞書欣、林一主演的現偶劇《國王在冬眠》。由於大盤已經不高,從網友估算,現在集均破1000萬播放量的劇僅有3部,而按照過去數據,古裝劇集均達4000、現代劇達2000才屬於及格,只是現在要達到以往的水準,已經很有難度。而數字不達標,就會被陸網狠批「撲劇」、「血撲劇」。
▲2023年雲合數據,串流陸劇收視大盤29000,集均可達5000。(圖/翻攝自微博)
▲2025年雲合數據,3月中旬串流網劇的市佔比,沒有一部市佔率破20%。(圖/翻攝自微博)
▲網友估算2025陸劇收視大盤冷淡,第一名劇集的集均,最高僅達2000。(圖/翻攝自微博)
微短劇敢拍!3大特色收視用戶增
微短劇製作成本、精緻度遠低於長劇,但是因短劇、長劇的審查強度不同,許多長劇無法拍的重生、穿越、耽改等禁拍題材,在微短劇卻有了製作空間,還嘗試大尺度激情場面,踩線禁忌也引來負面批評。另外,微短劇吸引了一票中老年男女觀衆,劇情不斷上演惡人有惡報,小人物逆襲上位,單親媽媽反擊渣夫復仇等,故事類似臺灣八點檔的狗血橋段,除了開放部分集數免費收看,還可以透過看網路廣告交換看新集數,且當地民衆甚至願意付費收看。根據陸媒《新京報》報導,鎖定中老年收視戶的短劇稱霸短劇APP,調查數據顯示,超越一半的老年用戶每天花1至2小時看微短劇。綜合劇情、成本、免費等3大特色,讓短劇用戶持續看漲。
▲微短劇題材尺度大、低成本,尤其博得中老年觀衆喜愛,中年劇題材增加。(圖/翻攝自微博)
▲港星李若彤拍微短劇,並打出不收費方式。(圖/翻攝自微博)
▲陸媒分析,中老年觀衆每天花1到2小時看微短劇。(圖/翻攝自微博)
臺灣人也在看微短劇
微短劇的影響力不僅在大陸,事實上短劇靠數秒吸睛畫面爆紅網路,成爲影音平臺如YouTube、臉書、IG、Threads的瘋傳熱門影片,甚至紅到東南亞。微短劇帶動了短影音平臺的下載量。根據臺灣App Store於今日(16)的APP排行,娛樂類第一名是「DramaBox」,是專門播放短劇的應用程式,臺灣前10名的娛樂APP,有4個與微短劇有關,顯示出臺灣手機用戶對微短劇的關注。而大陸發展最盛的是「紅果短劇」,隸屬於字節跳動集團,根據最新統計排行,「紅果」的活躍用戶數字1.58億,已經逼近四大串流之一「優酷」1.84億,極有可能在年內出現「黃金交叉」,從此娛樂串流排行將出現大洗牌,也讓目前的四大串流(騰訊、愛奇藝、芒果TV、優酷)開始尋找新策略,避免用戶流失。
▲根據大陸數據調查,字節跳動旗下「紅果短劇」,用戶逼近串流平臺「優酷」。(圖/翻攝自微博)
▲臺灣手機APP下載排行顯示,短劇APP下載率增加。(圖/翻攝Apple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