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蓮花”見證“中國紅” “絲滑”散場顯溫度
新華社杭州3月27日電(記者夏亮、公兵)錢塘江畔,換上紅妝的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大蓮花”內,身着紅色助威服的球迷讓看臺滿是“中國紅”;終場哨響,創下國足主場觀賽人數新紀錄的70588名觀衆,賽後再現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後的“絲滑”退場。比賽雖然輸了,但承辦這場世預賽的杭州,讓世界再一次看到了中國在大型賽事組織中的從容與溫度。
作爲杭州亞運會開閉幕式以及田徑項目場地,“大蓮花”自建成以來,還從未舉辦過正式足球比賽。從確定承辦世預賽到正式開賽,短短數月“大蓮花”便完成了從足球賽事“零經驗”到“高標準”的跨越。
硬件設施方面,針對足球賽的特點,場館進行了全方位升級,每一處細節都對標國際賽事。在軟件服務上,杭州以“亞運遺產”爲基底,推出了多項氛圍營造舉措:錢塘江兩岸上演足球主題燈光秀,2.5公里長的江岸線躍動着紅色光影;無人機羣組成“衆志成城”標語和足球軌跡圖案,閃耀“大蓮花”上空;全市339塊戶外大屏,滾動播放着國足宣傳片、比賽集錦和賽事主題海報……
如果說滿城躍動的“中國紅”彰顯着城市的激情,那麼賽事全週期的人性化服務則傳遞着杭州的溫度。
爲了以最佳狀態呈現一場高標準的足球賽事,杭州紮實做好安全設施、力量配置、資源保障等各項籌備工作。賽事期間,杭州制定了觀賽指南、入場安檢、旅遊路線等攻略,並推出多項球迷專享福利,讓球迷們觀賽、旅遊兩不誤。全城設立行李寄存服務點117個,支持行李寄存、託運、送站,從寄存點直送觀賽區或下一目的地,讓球迷能夠放下行李“輕鬆遊”。
比賽當天,杭州爲每個觀賽球迷準備了一件爲國足應援的助威服;510名“小青荷”提供熱情的觀賽引導;設置2條公交接駁專線,並實施重點路段交通分流,確保球迷“進場有序、散場‘絲滑’”。
“您好,距離最近的地鐵站步行約900米,當前C口人流較少推薦通行。”在“大蓮花”蓮荷裡商圈服務點,智能機器人“濱小新”成了觀衆們的“貼心向導”。比賽期間,無人機、機器人齊齊上崗,共同爲球迷觀賽提供溫馨服務。
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結束後,現場7.1萬人在40分鐘內全部離場,相當於每秒有30人安全順利地退場,這樣高效的離場方式在當時得到了讚揚。杭州亞運會後,這些亞運遺產在一次次實踐中不斷優化,“絲滑”散場在杭州漸成常態。
當天比賽開始後,“大蓮花”一側的飛虹路實施了雙向交通臨時管理,並開始增加疏散標識和人員通道。散場階段,以地鐵運輸爲例,爲保障觀衆散場高效順暢,除了縮短髮車間隔,“大蓮花”附近奧體中心站、博覽中心站閘口全開、免去安檢,大大加快了人羣通行效率。
“21點12分出場館,21點28分上地鐵,本來買了23點02分的高鐵,晃到杭州東站還不到22點,改簽了22點32分的高鐵,現在已經到家了。”賽後一位來自嘉興的球迷在社交媒體上的分享,引發了很多球迷的共鳴。有網友留言:“(比賽)雖然輸了,但是回去的過程異常順滑,我甚至還有心情去便利店吃關東煮纔回家。”
事實上,“絲滑”離場的背後,不僅體現着杭州在賽事組織運營上的科學高效,同時也是“最美杭州”“浙江有禮”的生動寫照。“這不僅是場足球賽,更是城市治理能力的展示。”浙江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院長李啓迪說,當終場哨響,看臺上“感謝杭州”的呼喊此起彼伏,不少球迷自發帶走垃圾,“這些細節,恰是亞運遺產轉化的生動註腳”。
比賽過後,“大蓮花”歸於寧靜,而這場賽事留下的溫度仍在延續。當體育精神與城市文明交相輝映,輸贏之外,收穫的還有更具價值的成長——這或許正是大型賽事賦予一座城市最珍貴的禮物。(完)